引用:
|
作者BMG
臺灣人吃泰國米的很少吧
一般台灣人吃的都是蓬萊米吧
|
獨特台中秈十號之創立及發展
在1973年時,台中農業改良場培育出之新優良品種「台中秈10號」,該品種屬秈稻類為長米種類,並自1973年至1986年由政府機構於台灣中部地區大力推廣,但是都不得其效。這是由於當時在市場上是以蓬萊米(圓米)為主要市場,且一般民眾會有長米即為泰國米的刻板印象,因而未獲得農民與一般民眾的認同。
而在1988年,沈董事長在與台中農業改良場接觸之後,認為此品種的質地較軟、較具黏稠性,產量較一般圓米可多出10∼20%,其抗病、蟲害能力也較強,施肥量因而可較少,能降低成本,且長米具有市場區隔作用,選用該品種來發展,其可視為轉型的一個契機。因此,沈董事長毅然投入秈稻米的推廣。雖然台中秈10號品種具有高營養價值且口感較佳,且其單位面積收穫量高而成本低等等優點,但因其長米的外觀常會與品質不佳的泰國米予以混淆,且長米在當時的碾米廠收購價值遠低於蓬萊米的價格,亦導致農民不願意種植長米品種,所以產量嚴重不足。
為了突破此一瓶頸,因彰化縣花壇鄉、大村鄉與秀水鄉的水質是屬濁水溪的流域,其土壤屬較具黏質性,極適合「台中秈10號」品種的栽植。故沈董事長一方面透過公所與農民進行溝通協調,進行新品種米的說明,並以高於蓬萊米市價的保證價格收購,鼓勵農民投入長米的生產。而另一方面,推出小包裝米上市,訂名為『金墩米』,並以大量廣告推廣長米的優點,加上各種促銷方案吸引消費者的注意,才使消費者逐漸接受,並也使企業跳出傳統碾米廠型式而開始轉型。而為了開拓市場,沈董事長跳脫舊有的碾米廠經營模式,建立經銷商體系,並以大量的宣傳建立品牌形象,也開始進入銷售導向的階段。並於1991年時將「新復源傳統米廠」改制為「新復源碾米股份有限公司」,而邁向迅速發展的擴張期。而此時,長米因為市場所接受,農民在保證價格的鼓勵下大量投入生產,因而長米的市價已上揚高於蓬萊米10%。
「金墩米」此一品牌的成立主要是受當時外在因素的影響,因當時市場上較具名的品牌,都已紛紛推出小包裝米且進行電視****,受到此種刺激影響,興起推出小包裝米的意念;其中「金墩米」品牌
http://www.king-town.com.tw/01about/about.asp
台灣現在長米(在來米) / 圓米(蓬萊米) 都有種
圓米(蓬萊米) 可從美國進口
長米(在來米)可從美國&泰國進口
http://www.wretch.cc/blog/qooj0627/5352730
我還買過同一種包裝
第一批 圓米(蓬萊米)
第二批 圓米(蓬萊米)+長米(在來米)
第三批 長米(在來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