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東北海岸有出產干貝(帆立貝的貝柱),只是大部分區域都在比較深的海底(深度超過20米以上),
人工採集的成本過高而且危險,所以沒人願意去冒險。
很多人喜歡看日本的美食節目,常常嘆息怎麼台灣沒有生產。
其實台灣有些地方是有的,但是因為台灣處於亞熱帶,例如同樣是蠔類的動物,台灣產的多半瘦小,不過用於一般海鮮料理、蚵仔煎還夠用,用來生食嫌不夠大不夠肥。
而且台灣東北海岸、花東海岸靠近陸地的地方暗礁很多,一下了海看到的不是海底,往往要潛水超過30米以上才可能看到海底。
那麼深的地方其實有不少海膽、貝類(也有帆立貝),但也因為太深,採集危險度高,
不可能像日本的海女弄個小船和潛水設備就可以去撈捕,光是你潛到水下三四十公尺,激烈的海流就讓你撐不住。
說真的如果要吃日式或者海鮮料理,建議存一點錢一次飛到日本找符合你價位的餐廳,連續兩三天一次吃到滿足。
在台灣吃那些業者所謂精心弄出來的美食,既不地道也沒有到位,
偏偏價格貴得要死(例如是你知道半斤的挪威養殖鮭魚能切成幾片握壽司),
有時候明知道他的食材成本,但是看到售價,不禁想到:這些餐廳的人工成本有那麼麼貴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