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來的說法?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A8%82%E5%BA%9C
樂府的名稱,起源於秦,到漢時沿用秦時的名稱,漢惠帝時設樂府令,漢武帝時立樂府署,當時是音樂的官府,並以李延年為「協律都尉」。由於該官署是採集趙國、秦國、楚國各地的謳謠,後人便以樂府或樂府詩作為民歌的代稱。漢以前的民歌,稱風、辭,如詩經中的國風、楚辭中的九歌,漢人樂府最早稱「歌詩」,也就是可以歌唱的詩。其後文人也大量仿製民歌來寫詩,於是有民間無名氏的樂府和文人樂府的區別。
此句出於文天祥的正氣歌
正氣歌並序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污下而幽
暗。當此夏日,諸氣萃然﹕雨潦四集,浮動床幾,時則為水氣;涂泥半朝,蒸漚歷
瀾,時則為土氣;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檐陰薪爨,助長炎虐,時則
為火氣;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