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notee
其實大家都看了那麼久的教科書
但能寫出來的有幾個?
我覺得看書就像海德格講的作者與讀者間的視界交流
不一定要說看完了自己提筆來寫
只要你心中跟作者有共鳴(不管是支持或否定的)
那我想其實作者就成功了
個人看法
|
真正具內涵的欣賞 . 其實就是在創作了 ... 不過是不具體與細節罷了
似如詢問浸信某知識者 . 該知識是如何好 .... 答案只有偏於意識性的 = 就是好
其餘內容貧乏 . 問不出什麼
藝術欣賞 = 欣賞者 + 創作者的視界交流
意謂著自我主觀與作者主觀的交涉 ... 但看的不是同一個東西
作者看到的是創作初衷
讀者看到的是作者創作初衷的具體詮釋物 . 作者的創作初衷+流程不在讀者體驗之內
讀者實際的操練創作才能更接近作者
儘管欣賞與創作的立位永不能相同 + 體驗永不一致
金庸的高明成功之處 . 他的東西很能帶起讀者的深隧想像 ... 他甚至提供繁大質量的想像素材
讀者浸***享受武俠想像的世界中 . 不會有太多的創作念頭
所以沒多少武俠小說的競爭對手 ... 似您說的 . 書會看不會寫
在推崇武俠作者能力之時 . 不妨看看武俠文學獨大於幾位大作家的悲哀 (若它是文學的話)
我主張 .... (受人文影響太深)
藝術在於要看到自己 ... 從欣賞創作物出發 . 而返回自身
並非說是對象有美+美在對象 ... 而是我心本有美 . 所以與之平行 (或反之而相斥)
這點與論壇中言語討論的贊同 + 反對之產生型式 . 相當類似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