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MichaelLee
就是說所謂的「真」是甚麼啊?
假設都不後製,才是真的,所謂的真實好了
如果我們拍一顆蘋果好了,你眼睛看到的,相機拍到的,大腦中形成的電子訊號,這些代表「真」的蘋果嗎?
如果說都不後製才叫真,那不同相機、鏡頭、硬軟體的配合都會有不同的影像出來,請問那這些誰是真?
我們用語言描述蘋果,用水彩、油畫...etc.來繪製蘋果,請問,這些哪個是真?
而且還要問,請問真的有一顆蘋果在那邊嗎?
問下去一定是沒完沒了,所以這個議題也可以扯到這麼深的哲學問題
|
當然不是真的蘋果,但是相機、鏡頭、硬軟體的配合都會有不同的影像出來,甚至水彩油畫,在作品出來前等等,都是 "前製"。
前製只有一次機會。前製要拍的好、或畫的好,其功力要練非常久。
相對的,後製可以重新描過(水彩、油畫、甚至以前底片時代很多後製都是這樣的),需要的技術可謂不同,可是剛開始新手誰沒這樣幹過?所以後製可說相對起來比前製技術要求低些。
還有就是,攝影是 "光影" 的描寫。底片時代的後製或許可以說有一部分有光和影(例如 burning 等等),因為可以透過放大機。(另外一部分用筆描先不討論)
問題是,數位時代的後製,根本就只是電腦軟體而已。有何光影寫真之處?
我並不否認後製不錯的作品並不是一個作品,我只是認為不是一張 "照片",而是一張 "圖片"。
所以我會敬佩前製就可以完成作品的人,並不會佩服任何後製才完成作品的人。除非該後製作品已經完全轉換為藝術,例如郎靜山的作品,我才會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