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向下沉淪
以前版上曾有人提出限制買第二間房或大幅提高稅率種種手段等.但其實那都是行不通的.
台北房市最根本的現實是......需求人口太多了.而且還不斷有更多新需求者出現.
大學或研究所在北部就讀的網友們問問你們自己.班上同學畢業後想留在台北或新竹發展的有多少?而想回鄉的又有多少?
套句我指導教授說的.除非是要回去接掌家中事業或須回鄉照顧父母的.
否則一流人才還是應該留在北部這種高度競爭的環境.才能磨練出一身真本事.
而台北每年除了一堆北部大學研究所畢業生留下來之外.每年從中南部上台北發展的男女老少又是一堆.
這些人初期或許不一定都買得起房子.但個個都是潛在的購屋人口.
長期而言.只要在台北能混得下去.大多數人幾乎都會購屋的.從此就成為台北人了.
而在這種不斷有大量需求的市場下.想要台北房價大幅下跌.只能說是癡人作夢了.
ps.誰說我不食人間煙火.股市房市天下事.事事關心.乃淪姐也~
|
金融海嘯已經把葛林斯潘推行的效率市場打一巴掌了,不要再需求來需求去了。
真正造成價格的主因是:人為。
價格可以很無良很黑心,也可以真正隨需求制訂,總之事在人為。
例如鑽石好了,目前世界上所有的鑽石由一家大鑽石商所把持,操控價格,鑽石的價格不得不操控,該鑽石商發言人曾親口說:鑽石並不稀有,它就跟路邊的石頭一樣隨處可見,如果我們不操控價格,鑽石勢必大崩盤。
不要以為妳手上的踢昏你鑽戒很有價值,一但該鑽石商失去一手遮天的能力,它將變得跟路邊的石頭一樣平凡。看了有沒有心裡在發抖啊?
油價、房價、金價,抱歉,這些都不完全是需求造成價格上漲的,大部份起因於人為操控。
金融海嘯前油價漲到 150, 金融海嘯時跌到 30.....妳覺得需求有可能在一年之內變動五倍?這就耐人尋味了,30 的油價可以賣,為啥金融海嘯前要用 150 來賣?妳要怎麼用「需求」來解釋?
要抵制人為的唯一方法,就是以人制人,立法課重稅是必要的,空屋稅、市價課稅、增值稅重課下去,保證立竿見影。(當然越快的方式對經濟的衝擊越大)。台北縣市蓋一堆鬼屋,根本就沒有那種需求。按照市場需求,早就應該跌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