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tonyleo_walker
輕軌需要佔用6-8個車道的土地,一點也不節省土地資源
且建設和維護成本巨大,即便比地鐵省也是這個系統的N倍
最重要的,輕軌是固定線路,只能從一個地點到另一個地點,軌道不能共用
這個系統完全可以設置成共用車道,2條或更多條立體公交在某些路段可以共同使用
節約土地面積和成本,且線路靈活性遠比輕軌高..
|
輕軌有很多種,像美國BUS 輕軌那種不用佔額外的土地(台北的公車專用道站台蓋太大這點除外),維護成本一定比這種架高還低,車道也是和一般汽車共用,而且系統已經有實際應用多年,有問題也可以靠經驗解決
引用:
作者P&W
首先這個設計就是為了不阻礙交通,所以我說了只要紅綠燈控制得宜,其實根本不會阻礙到交通,同時也能夠像一般捷運一樣,完全不受到路上堵車影響∼∼
輕軌比起這個施工期更長,台北捷運木柵線就是輕軌的一種,需要建造高架或是地下道,施工期不是普通的長,蓋一條線隨便也得個三五年,更別說燒更多的錢在建設與維護上∼∼
|
你不可以拿不一樣系統來比阿,況且木柵線是中運量,不能算輕軌了,而且這種輕軌和 BUS 輕軌來比,不是更花時間和成本去蓋高空月台,現在還有無障礙空間規定,一定要準備斜坡或電梯,建設和維護成本更是高得嚇死人
而且上下層同時移動,下層的駕駛人很難判斷路況和車速,就和你在公路上有兩台拖板車把你夾在中間,駕駛人自然就會有一種不安全感,而且更容易肇事
不管在哪一國,這種道路共用輕軌都是會有汽車擋住道路,但你車體架高不僅平面道路駕駛不容易閃躲,列車駕駛也會不容易掌控路況,或許會說用啥感應器去偵測,這點別想了,台北內湖線就是一開始因此停機連連,有個小狀況就全線停止運作,更何況道路上狀況更多且反應時間更短,不是單單幾個感應器就能應付的
如果仔細分析,你會覺得要花更高的成本外加很多不確定的因素,來蓋一個直線時可以超車的 BUS ,還是乾脆就用 BUS 輕軌更直接
這個概念有點像學校的專題,反正只要做一個 Idea 和 Demo ,不考慮實際線上的狀況與可能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