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gular Member
|
各位網友大大,你們認同這文章的研究結論嗎?
//-----------------------------------------------------------------------
科技潮/網路讓人變笨?
林上祚專欄
網路革命已經二十多年了,包括我在內,我的職業生活就是圍繞在網路資訊,上Google查典故、到雅虎奇摩查英文單字,沒有網路做為輔助工具,我總會有一種莫名的不踏實感,Google很好用,讓記者有時候可以不懂裝懂,寫出一些超齡、超國界的文章,但你可曾想過,電腦會讓人變笨嗎?
截至目前為止,網路對人腦的醫學研究,至今仍缺乏深入探討,二年前,美國作家卡爾(Nicholas Carr)在亞特蘭大醫學期刊撰文,標題「Google讓民眾變笨了?」引發廣泛討論。
卡爾在二○○八年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心理學家Gary Small等人,共同出版名為「iBrain: surviving the technological alteration of the modern mind」(在思維改變的網路科技中存活)研究,該研究找了十二個網路老鳥與十二個網路新手,觀察他們在使用Google過程中腦部的變化。
卡爾的研究發現,這些網路老鳥在腦部專司暫存記憶的區塊,幾乎沒有任何反應,相對之下,新手們腦部區塊是劇烈活動的;這二組人接下來六天,被要求回家後至少上網一個小時,六天後重做同樣實驗,這次新手跟老鳥一樣,腦部不再有明顯反應。
換言之,網路使用短短六天時間,新手的腦部結構,已經跟老鳥一樣鈍化,不再被網路資訊激起明顯思考。
卡爾今年再度發表新書,書名是《The Shallows:What the Internet Is Doing to Our Brains》(淺薄的知識:網路對腦部造成什麼影響),他的理論很簡單,人類在網路時代,知識涵蓋範圍愈來愈廣,但是,涵蓋深度愈來愈淺,逐漸失去了深度思考的能力。
這本總共二百五十頁的新書,將幾項影響人類思考的重大發明,包括地圖、時鐘與打字機,放在同一個平台上比較,有別於印刷術時代,知識追求者被鼓勵從書本中尋找想像力;卡爾認為,網路就像一支「狂亂的鵝毛筆」,它逐漸改變人類思考方式,「游標式閱讀」、「匆促且一心多用的思考」與「膚淺的學習」。
由於網路充斥著過量的訊息,人們不斷存入暫存訊息的結果,將逐漸失去深刻思考的能力。卡爾認為,當腦部不斷接受同一種刺激,神經迴路會變得興奮,但同一種刺激不斷重複,會導致人腦對其他刺激反應轉趨弱化,人們習於透過網路搜尋答案,久而久之,要再跳脫框架思考變得更加不容易。
要怎樣找回自己沉思的能力呢?答案很簡單,也很困難,一天之中找出幾個小時,遠離電腦,拾起一本書,慢慢推敲字裡行間的意義,或許原本的腦部思維模式會回來也說不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