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bs.pcpop.com/090220/4944266.html
這篇算是舊文,但是蠻有參考價值
<T1600性能相當於誰?>
雙核賽揚的性能相信大家都瞭解了,它同樣是使用性能強勁的Merom架構,只不過是在二級緩存和前端總線上做了精簡。而
"大量的晶體管在這個過程中被削減了,也就帶來了低功耗和更低的熱量耗散。"
在日常應用中,主頻較高的賽揚雙核可以非常好地提升性能,這一點也已經成為玩家們的共識。
今天我們的主角是賽揚雙核T1600,主頻1.66GHz,前端總線667MHz,二級緩存提升到了1MB!特別是二級緩存方面,和T1400拉開了非常明顯的差距。而我們知道,
"只要不是一個簡單重複程序走到底,比如說辦公軟件類、文字處理軟件類等,通常情況下都需要CACHE來用於數據的快速臨時存儲和掛起。所以緩存的作用非常明顯,在3D處理中更是這樣",
T1400肯定是大幅度落後於同頻的酷睿2。
目前英特爾移動處理器家族從低端到高端排列依次是:賽揚單核--賽揚雙核--奔騰雙核--酷睿2雙核T5000系列--酷睿2雙核T7000系列--45納米酷睿2雙核T8000/T9000系列。但是,這
"並不意味著高一層級的處理器效能就一定更強,舉例而言,高頻版奔騰雙核的效能完全有可能超越低頻版的酷睿2雙核。"
所以綜合評估的結果是,T1600性能大約相當於T2370,特別是在多媒體應用中強於T1400,複雜的高密度運算性能更是要超越T1400。這就奠定了T1600被眾多廠商採用,並且廣泛應用在低價的獨顯筆記本上。當然T1600還是屬於
"低端處理器,搭配獨立顯卡時一定要合理"
,8400G\HD2400是這類筆記本的首選。在實際產品中,神舟新藍等廠商已經不約而同地盯上了T1600處理器,低廉的價格和相對優異的遊戲性能讓這些本子始終處於熱銷狀態。特別是新藍連續使用T1600搭配8400G和HD2400顯卡,讓兩款模具不同但性能優異的筆記本同時佔據2999市場。
眾所周知,一款處理器的效能高低是由多項參數共同決定的。根據我們的測試經驗,這些參數對處理器效能的重要性從高到低排列依次是:內核架構>核心頻率>二級緩存>前端總線。
到了T1600,Intel採取了一種更為聰明的做法,不再將將L2大幅度削減,而只是減少了50%,這樣CPU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是等同於甚至超過奔騰雙核的。因為T2300的緩存和T1600相同,但是FSB只有533MHz。
"根據我們的測試經驗,在主頻相等的前提下,奔騰雙核的效能會落後酷睿2雙核T5000系列大約5%~10%。"
因此,高頻版的奔騰雙核效能將會超越低頻版的酷睿2雙核,比如,T2370(1.73GHz)的效能就比T5250(1.50GHz)更好。而
"節能特性上,新的賽揚雙核和酷睿2始終同步,減少了二級緩存的CPU具備更長的待機時間,性耗比更高。"
-------
對追求"快"來說:內核架構>核心頻率>二級緩存>前端總線。
對追求"省電"來說:"晶體管在這個過程中被削減了",通電的東西越少,越省電,(記憶體支數,晶片數,CACHE等)
cache的量,對性能的差異,視工作形態而定,但是若非極低,否則差異沒那麼大,(同頻=256k<<<512K<<1M<2M(再多1M也許多5%~10%)
當然對時間就是金錢的人來說,極快處理極大量資料,cpu所有能快的條件都下去了,省電的意義就做不到了.
反之若是極輕量工作,能省則省,對電池續航有很大幫助.
--------
插雙支記憶體耗電會大於單支(記憶容量小於或等於)
商務筆電要在性能和功耗取捨,cache雖較大,靠cpu省電機能取勝,越低階cpu就把這些奢侈功能去除.
cpu在同架構下,越成熟的製程是越省電(不是封閉壞的部份)外頻也能一直拉高,但此時常新架構又出現了,只是現在廠商是主板+cpu一起換,因此常常得"買定離手",所以買主機(筆電)不要太期望先買低階再升級高階零件,買剛好夠現在用的即可,也不必考慮能用幾年的空間,過去常講電腦留三年空間,其實三年後換下一代產品,其入門版搞不好比三年前頂級還快,整組換比部份升級還有效率.
-------
這對於目前市場上新舊交陳的主機(筆電),常有因數字(價格)上比較而拿捏不定的人,希望有點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