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其實絕大多數的人還是願意擁有追求一個完整的家庭,但根本的關鍵因素還是在於民生問題。
大部分的人薪資收入都是固定的,當他們發現不吃不喝也要二十年才買得起單層三十坪上下三房一廳的房子(只是舉例)。
繁榮的地方依然熱鬧,蕭條的地區更加蕭條。在都會區工作的人幾乎被高房價嚇死,買不起房子也不敢做生育下一代的美夢。
想縮減生活開銷再去計算能不能在犧牲娛樂、休閒的情形下繼續尋找生育下一代的動機,奈何動機越來越少。
此外台灣的產業能外移的都外移了,現有的就業機會和所得遠遠不像三四五年級當時處於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
六七八年級只要找錯工作、努力方向錯誤就完了,工作選擇越來越少,薪資上升幅度遠不及於物價。
以上促使生育下一代的動機越來越少,所以生育率自然無法提升。
大環境的變化區分國內外、經濟、民生層面都有影響。過去台灣依賴加工業,依賴低廉的人力來製造產品。
當外面有更便宜的勞力,台灣的地位就被取代,自然島內的失業一定會提高。
十大建設、經建計畫,李國鼎那一代人做的是為子孫下一步去鋪路,也正好台灣在關鍵時刻走向正確的道路。
但是大陸、中南半島、印度轉型將要取代台灣的時候,台灣卻遇上人禍。二三四五年級互相在經濟、政治上頭互鬥消耗。
這種保證相互毀滅的作法,間接毀了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你使下一代無以為繼,怎能奢望孫子輩能夠出頭。
整個社會價值觀也扭曲得很厲害,開公司上市淘空落跑只關幾年就出來,更別說現在法官的問題。
名牌包、豪宅話題也讓年輕人開始好高鶩遠只想要享受而不去思考高昂消費的本錢從何而來。
各種股市、房屋投資都是些二三四五年級利用游資、從銀行借來的低利貸款在炒作虛無價值的東西。
承包政府建設的人拼命買通拉攏官員,企圖在營建招標案伸出黑手從政府的公帑裡偷錢,被逮到了,爭訟數十年還定不了罪甚至可能無罪。
在台灣投資生產的廠商仗著資方利益優先,向勞方壓縮薪資,轉頭又跟政府施壓降稅。公安出事又威脅全國民眾說要產業外移放棄台灣。
六七八年級競爭力沒有那麼差,但你把土壤、養分都拿掉了,你怎能期待這座花園能繼續生衍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