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拈花微笑
*停權中*
 
拈花微笑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Sep 2006
文章: 44
「自古以來,7月不是鬼月,而是大吉月。」

自古以來,7月不是鬼月,而是大吉月。

自古七月不是鬼月,是大吉月;因明太祖朱元璋想佔七月吉時為帝王所用,派人假冒道士賣符,散佈謠言說,七月鬼月天將降禍。

七月為申月,取其在田有「上得天時,下得地利」,故為「申」是大吉之月,勘輿家有古來天子七月葬之訣。

據民俗館資料,明太祖朱元璋篤信風水地理,以七月申月為大吉之月,除沿古來天子七月葬外,也多選擇皇曆七月登基,以免庶民得到「天時」與「地利」,與皇家爭權。對外散播七月是鬼月愚民,並將甚多大吉之時、日改為大凶、大耗之日,以為皇家所用,庶民則依照頒定的皇曆作息。

皇曆7月15日是道教中元節,佛教是盂蘭盆會。台灣俗諺「做工望落雨,做鬼望普渡」,早期分公普和私普,為杜絕奢侈陋習,41年推行節約拜拜,集中在15日舉行,形成不分佛道普渡,根深的鬼月習俗,包括放水燈、搶孤,耗費龐大民間資源。

顏榮豐說,7月15日的原貌是祭祖,中元節在漢民族是慎終追遠;佛教東傳後,中元祭祖又增加目蓮救母的盂蘭盆會說法,與孝相融合。滿清來台後,雖看到7月過於鋪張的陋俗,曾數度禁止,但民風已成,難杜絕。

民俗館長朱界陽認為,民俗要符合時代和教化功能,無意義的迷信,有些需要淘汰。民俗館為破除7月是鬼月的迷失,考據歷代7月民俗相關資料,製作20面為鬼正名、為民正俗的文化看板,7月1日起展出一個月。
     
      
舊 2010-08-10, 03:37 P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拈花微笑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