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真田廣之
*停權中*
 
真田廣之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10
文章: 5
引用:
作者lompt
另外說明一下
南宋抗金名將岳飛的滿江紅用短促的入聲字(-t韻尾)作韻,以抒發其極度憤恨的情感:

「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

岳飛絕非用現代的國語所作

另外普通話其實也是從古漢語而來
其實就是古漢語去掉不易發聲的部分並且與一些外族語言混合而成

念一念我列的書單
應該就可以對漢語體系及其演變有一個理解了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ㄝ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ㄝ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雲和月 ㄝ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ㄝ
靖康恥,猶未雪 ㄝ
臣子恨,何時滅 ㄝ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ㄝ
壯志飢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ㄝ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ㄝ

不是北京話作的 難道會是用客語做的

稍微止一下吧 客家人那時候才剛形成 正式的客語還沒出現 ˇ ˇ

宋代已經開始有北京話了

http://www.pcdvd.com.tw/showthread....01&page=6&pp=10

引用:
作者eros.tw
音讀
指源自中原之讀音,與漢字之中古發音近似。另可分為吳音、漢音、唐音3類。
公元5至6世紀,漢字由長江口附近之吳地方傳入日本,在此時傳入日本而得日文讀音之漢字,讀法稱為「吳音」(Go-on)。
在奈良時代(710年—794年)後期至平安時代(794年-1185年)初期(唐代末年894年),派往大唐(618年 - 907年)長安學習之日本僧人學者(日本稱為遣唐使),將漢字帶回日本,依此種方式得音之日文漢字稱為「漢音」(Kan-on)
在鎌倉時代(1185年—1333年)至室町時代(1338年-1573年),即相當於「宋」至「明」時代,禪僧留學及帶回之關連書籍,包括民間貿易商旅所傳入日本之漢字讀音,稱為「唐音」(Tō-on),實際上應稱為「唐宋音」(指唐代以後之宋音)。
例如:椅子(イス, isu)・蒲団(フトン, huton)・行灯(アンドン, andon)・明(ミン, min )・清(シン, shin),「椅子」(イス, isu)和「明」(ミン, min )之日語唐音接近北宋北方民間用語(即北京話發展期之發音)。
出處 http://www.taiwanus.net/church/inde...01906381590.htm

附上日文版維基音読み的說明, 日本人的說明應該會比台灣網路討論區的瞎猜來的有說服力吧
各位12345數字的唸法裡面有解答
http://ja.wikipedia.org/wiki/%E9%9F...%AA%AD%E3%81%BF


明明是ㄝ韻 你說-t韻 客人所提到的證據 不足取信 ˇ ˇ
舊 2010-07-27, 03:22 PM #11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真田廣之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