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串看下來好像有得到不少知識
忍不住給 山本 大人一些建議:
第一:
你談的那些語言方言種種演進和分類
實在太難了...只取其中一小段/小話題都可以寫成[博士]級的論文
第二:
僅憑很多事實的觀察 通常容易歸納出偏向[個人]經驗化的結論
在沒有深入廣讀各種相關紀载和文獻的時候
很容易產生偏執
(不過也別太在意啦! 科學界的都做到壁野分明水火不容了...

更狂論這文化界..)
第三:
我們確實缺乏好的人才對自己[母語](閩南語)好好加以研究和保存
但這不是存著一種心態 .. 要去爭什麼歷史正統或有優劣的分別..
我能理解你看布袋戲對很多優雅的閩南語口音有著深深的感動和那氣息難敵的魅力..
(我也有過)
但崑曲 京戲 是不是能能帶給不同母語的人有著跟你類似的感動呢?
我也想過是否能保存這樣好的[口音] 襯托中國古文學韻律和聲平的美感
我想你這麼有興趣 是可以努力讓別人在這點去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