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Rainwen
可惜企業只會贊助排名名列前茅的人,但第一名永遠只有一個;
職業運動能人再怎麼多,也不可能每個都第一,總有人要殿後,
但殿後的人訓練一樣要花很多錢,那政府需要補助嗎?有那個錢給嗎?
到頭來還是要回跟現在一樣現實的問題,沒有好成績,就只能靠自己。
|
企業不會只贊助第一名的。如果今天企業只贊助第一名或前幾名,那代表這個國家體育根本不盛行。不盛行的原因,追根究柢也是我之前講的:政府無心建立完善的體能教育。
有完善的體能教育後,會有不少有潛力的新手出現。在多數民眾因為完善的體能教育而對球員的能力有一定了解後(而不是 XXX 第一名才了解她有多厲害,但事實上球技有多高也講不出個所以然來),企業其實會挺願意贊助這些新手。畢竟便宜,未來也有看頭,如果簽長期合約以後出頭了自然對企業形象有無比加分,也不像到最後去簽第一名選手花費如此之大。但是因為基礎體能教育不足,企業主跟有錢人根本不夠資格去直接不看人名和經歷去分辨出球技好壞和是否有未來!這些人又不是呆子,不熟悉的東西幹嘛投資?!
對台灣本身來講,台灣可以增加國際曝光度(不管是用中華台北還是台灣,先不聊這個),相關企業相對收入增加(例如假設台灣開始瘋網球,有人打進前八,網球盛行的國家開始會更願意購買台灣品牌的球具等等)而政府稅收增加。更重要的是大家的體能會更好,更有助於國家生產力等等,也未嘗不是一個對未來會加分的事情。
所以你說重不重要?
我認為均衡發展最重要。台灣現在太注重於學科類教育,其他教育都不是很注重。
或許今天很多人會把美國拿出來比較。認為美國其實也不是很注重體能相關的教育,在資本主義下,學習任何東西都要花上大把鈔票。但是美國本身就能吸引非常多體壇名將去他們國家,看了這些人的表現,自然會帶起一陣風氣去迷該項體育。台灣並無這方面的能力去這樣幹。
其實台灣不只體育發生這樣的問題,藝術方面,只要是非學科類方面也都是一大問題。
我曾經跟某駐外人員討論過類似話題,是關於台灣對海外還是願意以台灣名義出席演奏會的台灣人做出的投資計畫之類的假設性議題。在此我真的認為台灣官員一點遠見也都沒有,對藝術的觀點也偏向膚淺。日本外務省這方面就做的不錯,會願意花錢去各大使館轄區內的音樂廳,以大使館名義舉辦世界巡迴的演奏會。當然有日本企業贊助,演奏會中也有非日本人的音樂家。我們樂團也曾經受邀英國大使館。可是台灣方面的政府補助真的非常有限,尤其是可以真正跟西方交流的樂曲。台灣方面倒是會有為僑民舉辦的活動,或專門為會當地政府官員舉辦的活動而已,但是並不會想去跟國外的民眾有任何交集。
更甚的是我看到有人竟然回應體育不重要,只要科學或教育發展才有意義。
我可以了解著重於科學或教育發展,但是問題是台灣在其他方面是根本完全無所作為!一個基本的均衡發展都沒有,我只能講最後受傷的會是自己。因為體育的發展是更能提昇自己的體力和健康。試問台灣有多少人口下班後會去打個球運個動?妳或許說台灣都在加班,但是我也看過國外有不少有兩個工作,工作時間總共一天超過 10 小時的人口,至少每個禮拜都會運動兩天以上!
與其說政府直接補助這些職業運動選手,我認為一個非常完善的體能教育會有非常大的幫助。因為這個幫助雖然是長時間,但是未來企業和多數大眾的想法都會改變,變得更愛觀看運動比賽。而運動比賽看過後就會開始有企業願意贊助和投資這類比賽,也會去尋找新人去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