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 Member
|
電影產業跟音樂產業是一個樣,都是只顧著做自己認為有意義的、藝術性的東西,而不是去了解消費者要的東西是什麼
對啦~總是有些國片可以得到國外提名認證,那為什麼國片沒票房呢?
早期FIR第一張專輯大賣的時候,建寧老師就說了一些話讓我印象很深刻
老師提到為了打進市場、第一張專輯有很多商業化歌曲,後面FIR自己想做的東西會慢慢變多
那時候我就在想我最多只會買到第二張專輯吧(實際上我真的只買1.2張專輯,後面就不想聽了)
無論是音樂還是電影,我覺得台灣的主導人員很多都忽視了藝術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總是看不起商業化的產品,盲目崇拜藝術性、意識性、自我主觀三類作品
賣不好還要怪盜版太多、國人不支持...哇靠愛遷拖~都沒想過自己的想法根本就是有問題的
什麼叫藝術?能夠讓每個人都容易了解明白的文化就叫做藝術
拍一些人家看不懂得電影、做一些人家不想聽的音樂,縱使這些東西在"專家"眼裡的藝術性很高,又如何?
就像梵谷那些知名畫家的畫,真正看的懂得有幾個?至少像我這種多數的一般人是看不出來它哪裡屌
莫札特、蕭邦等人的音樂作品,我能感受到的也極其有限
支持國產,也要品質有一定程度再來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