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yider
Elite Member
 
yider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Oct 2002
您的住址: Coruscant
文章: 4,466
台灣法律很死的
沒提到可合併標示的話,那就是所有東西都要標示出來
這是沒法避免掉的事,要玩文字遊戲,我們政府的死腦筋會讓你玩不下去

而你以為食品添加物有的那些好處
說真的,並沒有那麼大

日本的經驗其實並無法完全移殖到台灣來
安部司列舉的那些例子,是日本的狀況,就我所知,台灣並沒有那類公司存在
各種添加物,都是進口商進口的,他們只管食品廠要用什麼,他們就進什麼
作指導,幫你調出各種東西,那就作不到了,給一點建議倒是會有
如"某公司有用這隻xx,好像用在xx產品上,你們要不要試試"
台灣食品廠在使用上,也很少會用到那麼多種的食品添加劑

講白了就是台灣人在這方面沒有日本人那麼用心
很多同學朋友都在食品界工作,就我所知,沒看過那本書前
大家還真不知日本可以把食品添加物用的如此出神入化
要說神,我倒覺得日本所有食品添加物相關業者,都可以叫作神了
很多時候,台灣業者對食品添加物的使用,不是為了降低成本,而是為了迎合消費者的口味跟需求
用了反而是增加成本
當然也是有使用後,是為了降低成本的,如之前爆過的魚丸增加某膠
原因在於魚漿成本不斷上升,為了維持固定成本,所以用了該膠
(這個例子其實也顯示出台灣在添加東西時,並沒像日本那麼用心,竟然只用膠,沒用其他添加劑來調整口感跟口味!)

我不是說台灣廠商比日本還誠實什麼的,要黑心,大家都可以黑心
只是在食品加工這方面,我們都是食品科系出身的,跟安部司化學科系出身不一樣
我們知道很多安部司所不知道的食品加工技術
而那些並不需要像作化學實驗一樣,把一堆添加物混在一起作出新的東西
光是拿食材加工,就可以有非常多的變化

食品廠真的黑心嗎?價格可以黑心,但加工技術,在目前的社會觀感下,很難黑心
尤其是大廠,為了商譽,那是沒有任何一個環節可以出問題
舉個例子,-4便利商店有一段時間有推出台灣零嘴系列
那個系列正是我同學作的,他用了一些加工技術,來達到滅菌效果
但其中有個梅子,因為含水量高,殺菌不易
東西上市後一個月,產品安定性試驗發現含菌數增高,雖還在合格範圍
但時間一拉長,該產品將無法達到有效期限要求
所以他跟主管討論後,該產品直接下架,從此就沒再上架了
想想看全省多少家-4,這一下架,會損失多少
如果以安部司的思考方式,早就在產品開發階段,就直接加一堆防腐劑跟抗氧化劑等來防止
他是可以那樣作,但最終沒有

個人也是不建議多食用市售食品,因為相對於自己調理,成本什麼都會拉高
也會食入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添加物
而食品標示上面,雖無合併標示的方便作法,但當然還是有可能會有一些漏洞存在
能建議的,也只有看到你無法判斷的,你無法安心,那就不要食用
安部司的書,個人覺得有助於讓一般民眾了解不同的食品添加物是為何使用
也可以讓民眾易於判斷是否該產品可以接受
但真的不要被該書嚇到了,台灣對於食品添加物的使用,地下廠超量使用的狀況才是我們該重視

而"醍醐味"的醬油,我看有沒有法子,找到一些相關資料
不過,相對於其他醬油,我倒是可以告訴你,那個可能還比較好些
原因以後再提
__________________
舊 2010-06-23, 11:14 AM #7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yider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