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權中*
|
現在的創業比起以前要注意的是網路取代效應。
以往書店展售書籍雜誌,喜歡閱讀的人去店裡翻一翻,喜歡的就買回家看。
現在則是去大型書店(小的都收光了)翻閱,然後回家上網比價,湊齊幾本想要購買的書,就可以網路下單購買。
3C電子商品也是如此,有退貨制度保障,先比價然後向可靠的店家網路購買甚至刷卡。
以往需要大量展售商品的百貨、賣場功能逐漸被取代。
未來會有更多跨國自由貿易,亦即你只要上網懂得外文還是很有機會不透過中間商(代理商)跨國購買他國的產品。
看得出因為前面幾項網路替代效應的影響了嗎?
例如擁有店面等候租屋者上門的人會發現:怎麼我的店租那麼便宜,卻沒有人來租?
食品加工廠再也不極度依賴實體店面和經銷商來鋪貨,只要利用現成的網路商店把商品上架,
好的食品小吃只要真的非常棒,透過網路一樣賣得很好,所以上述的經銷商、業務員、送貨司機甚至實體店面要雇用的店員都可能失業。
沒有店面需求,販售產品的店面的辦公商用器材業者也沒生意,打卡鐘、傳真機等事務機器業者也沒生意了。
當然受益者其中就是運輸物流業者,以往都是跟公司工廠簽約,由於運的量大,簽約價被壓得很低。
如今零散量大、貨物多元的民眾都用得到這些運寄的服務。
需要新鮮現煮的小吃餐廳飯館比較沒有受到影響,畢竟吃的東西除非是罐頭、泡麵等長期保存的食物,
要不然大家寧願去實體店面看一看聞一聞,然後決定是否入店消費。
低價簡單的平價服裝飾品,只要拍賣、網路商店經營者確實把衣服的質感拍出來,詳述服裝、飾品的規格,
這些東西還是可以吸引消費者透過網路購買。所以在這個銷售模式裡,先死的就是那些呆呆花錢買所謂『金店面』的財主,辛苦存錢貸款買店面,結果卻沒有人來承租。
很多作家撰寫大量著作,未來隨著電子書越普及,知識再也不侷限於需要花錢購買的紙本雜誌,
可能隨著P2P傳輸更普及,每個人都可以取得電子書籍然後盡情閱讀,這種模式會讓出版商、印刷業、還有作家跟著失業。
1960到1990年代尚且稀少的西餐、咖啡廳,藉著貿易商自力進口咖啡豆、器材,越來越多愛好者互相交流知識,在家裡自己烘豆子、煮咖啡,
過去掌握不透明訊息的進口商所做的生意由大量經銷變成散裝零賣的型態,許多逐漸瞭解咖啡風味的顧客不會再去咖啡館喝一兩百元的咖啡,而是在家烹煮,享受後製的美味。
這時失業的不只是咖啡廳業者,服務生、店長也連帶失業!
有讀過陶朱公(范蠡)商法的人都知道,商人是利用時間、空間、資訊不明賺錢的。
例如穿梭中國與歐洲的阿拉伯人,透過絲路向中國買進蠶絲布匹,然後冒著生命危險運到歐洲大賺數十倍利益。
這是把甲地沒有的東西從身為產地的乙地把物品運過去,長程旅途與危險就是他的成本,這算是利用時間與距離(空間)以及歐洲人不知中國布匹的價格(資訊不透明)來賺錢。
相信很多人都有到日本Amazon、美國eBay 買過東西,而且購買之前還詳細比價( 資訊透明),選擇對匯率最有把握的時刻下單購買。
以往負責進口的代理商、地區經銷商、說服你購買產品的店員、業務員都會因為網路取代效應而失業。
前陣子跟一個六十多歲不太會用電腦但是事業有成的老闆談過網路取代問題,
他一直認為現在的年輕人不努力,對工作、對成立家庭與生育下一代不夠積極。
我向他提到網路取代問題但是因為他並沒有深刻理解或者親自在網路購買書籍、電子產品的經驗而難以溝通。
我覺得現在年輕人以及就業十多年的三十到四十歲年齡層來說,網路的取代效應一定要想清楚,
避開可能被取代的結果,雖然做生意是發財最快的捷徑與破產的最快路途,但是請盡量避免把你的事業投注在可能會被網路效應取代的方向裡!
我帶過好幾個七年級八年級年輕人,說起來絕大部分都是看不清現實,一眛地怪東怪西怪顧客,就是沒有檢討自己有沒有把自己所見所識轉化成生存能力的人!
但是這個社會不只是由少數菁英所帶領的,絕大多數是由勤奮的工蟻日夜辛勞,相信所認知的真理,日夜工作所得到的成就。
所以勸大家不要侷限在自己年齡層或者工作領域裡與那些人交談溝通,檳榔攤老闆、西施,煎蔥餅的小販也可以跟你講出屬於他的大道理。
不要僅限於自己的環境,多跟跑外的業務、做工的艱苦人聊一聊,多用人家的語言思考,從事勞力活的人不一定卑賤,賣菜捐錢的菜販人格比高居廟堂的政客更高尚也不稀奇。
網路啊網路!它帶給民眾方便也抹煞傳統的商業思維,請有意創業的人想清楚,駕馭它,把它當作武器,不要讓它傷了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