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滄桑悠無愁
鋪面包括表面層、面層下的各層底層、天然路基土壤等三大部分的特殊層狀結構系統。
鋪面概分為剛性鋪面及柔性鋪面兩種。剛性與柔性是相互對比產生的名詞,柔性舖面的
舖築材料-瀝青之強度相對於混凝土(剛性鋪面)之強度較弱。
柔性鋪面的下面到自然路基土壤之間通常仍然需要二至三層,甚至更多層的碎石級配料
或穩定處理底層來分散來自車輛輪胎的集中壓力。
由於瀝青路面的施工技術容易,鋪面平整度較容易獲得,而且瀝青也比水泥混凝土便宜
,因此國內長久以來都習慣以柔性路面為主。然而因為材料本身強度限制與遇熱軟化的
性質,加上超載嚴重,台灣地區的路面變形破壞的比例相當高,整修頻率也偏高。
簡言之,瀝青路面施工技術易掌控,造價也便宜,加上一般道路整修率又高.
-> 坑坑洞洞的結果
|
台灣的瀝青路在材料天氣就先輸一大截技術差別不大.
就我同事(幹過國道6號+雪山隧道)所說.
1.就主料石頭-國外鋪路料是選用玄武岩台灣用普通岩石沒辦法台灣這料陽明山澎湖的又不
給開採(國家公園).
2.氣候-這牽扯到熱+AC凝結+AC去凝結等等問題..總之台灣就是比較熱.
3.中部某冬瓜X立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