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cdvd.com.tw/showthread....39&page=3&pp=10
所謂庇護工廠在之前回文已有提到
主要是針對具備工作動機,且願意工作,但是無法做到一般人程度、
工作產能不足,或者肢體狀況嚴重、情緒障礙、無法適任外在工作的身障者
政府提供補助方案,讓社福單位申請設立
像各位看到的喜憨兒麵包、心路、育成、伊甸...等單位都有成立類似的庇護工廠
所以一般來說,也因為他們的工作無法發揮到足以負擔其薪水的程度
因此法規上也明訂可以其產能的狀況來核發薪水
例如一般人可以完成清潔打掃五層樓/一天,
但以智能障礙者、自閉症、精神障礙或者肢體受損障礙嚴重、腦性麻痺者...等較為嚴重的身障者
或者工作態度不佳之身障者
經過評估可能只能完成三層樓/一天
且就算經過就業服務員陪同訓練仍無法達到五層樓/一天
藉由職業輔導評量評估可先安排進入此類行庇護工廠進行訓練或者安置
庇護工廠的用意除了安置外,也是一種訓練的場所
一般來看,會有所謂的評估表格,以一般人水準來評估其達到的程度來核發薪資
會有幾個RANGE,除了作為核薪標準外,也可藉由範圍的界定
讓有動機的身障者可以培養態度,藉由追逐薪資提昇自己的態度或者肢體操作能力
至於法規部分
庇護工廠法規原本是以學員方式計薪
現在因應法規變化(之前喜憨兒的事件,可用GOOGLE查詢)
如果成立庇護工廠,必須幫學員投保勞健保、相關福利費用...等
因此造成社福單位無法負擔(政府有補助,但差額實在過大)
所以去年關掉數十家庇護工廠
也讓許多原本在邊緣可進入庇護工廠的身障者無處可去
因為往前,他們能力還不能擔任一般性工作
往後,又不太需要進入到所謂安養單位
卡在中間,因為法規及政策導致庇護工廠變少
憎多粥少,加上庇護工廠要自負盈虧
反而在篩選上會優先挑選相對而言功能較好的身障者
對原本就弱勢的弱勢身障者就.......
這其中牽涉頗多,非一言可道盡
以上簡單說明
如各位有疑義可再詢問
另外,我非伊甸員工,只是在身障就業這塊領域待了不短的時間
另外
就瞭解,應該真的是**快到了
所以吵很大,亂吵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