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cheneyen
年薪一百萬~肯拼~不一定沒有
我看過好幾個人,拼一點,作兩個工作就有了(靠一個工作的也有)
而且年薪一百萬這種東西是可以自己控制的,不像身高是天生父母給的
看到這邊一堆人覺得年薪百萬好像就是用命換來的,就感覺超無言@@"
|
看情況拉...至少在下身邊一掛抬輕嬌乘同學進了一起發 台灣雞肉 赤色海洋 朋友(請寫成日文)或是超美麗之後
年收真的 破百是基本行情 一起發的甚至號稱進去就有三百
但是 年紀輕輕的不到30歲 身體就搞到感冒永遠不會好...
同學會後心中真的覺得雖然在下的薪水不高 大概60而已
不過氣色比他們好多了 其實也算打平
----------------------------------------------------
其實在下覺得會出現22K或是17K並不意外
人的角度看 台灣的老闆腦子裡只有Cost Down跟搶短線
當然希望薪水越低越好
大的角度看 台灣在教育制度上已經跟產業脫鉤了 基本上已經無法培養產業需要的人力(有的是超前 有的是落伍 總而言之就是不合)
這個問題當然很大程度上跟台灣的產業轉型失敗有很大的關聯
但是政府短視近利沒有轉型也要負很大的責任
最典型的範例不妨看看下面中時的文章
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0500040,00.html
裡面說到 半導體界嘆無人才
但是 台灣的現況 真的還是合發展高污染的半導體產業嗎?
當頂尖的研究者開始把目標轉向非半導體領域的時候 那還有可能有那麼多好人才能給你找呢?
當好人才不在這個領域的時候 老闆還是拘泥於我只要這麼好的人力 或是因短視而不願培養人力 那能不缺人嗎?
當然學生問題也很大 但是也要反過來想 這批人的能力不見容於工業社會 難道就依然不見容於智力社會?為什麼要要求學生要想以往一般整齊畫一?
當這個社會發展工業已經到了盡頭 政府難道不該考慮要發展智力產業?
可是學生也要認清楚 就算是智力行業 很多時候還是很要求紀律的 客戶跟你講我的****設計今天要出來 就是今天要 哪容的了你拖到明天?
我心目中的理想風格是極簡禪風 哪容的了你改成巴洛克風格?別忘了 貝聿銘的確常常會讓顧客超支預算 但是他永遠能讓顧客得到超越預期120%的滿意度
結論是 17K是悲劇 一個因為產學政完全不對頭引起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