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 Member
|
我覺得這倒還好,社會上一定還是有人會想賺更多的錢(以超過津貼的收入而言),然後又有實力工作,所以稅負加在這些人身上也許不算什麼,因為他們家裡的老父母也能因此用到他的津貼而過好的生活又使他無後顧之憂(沒實力的話在家領國家錢養老就好了,總比沒實力,做了工作不符公司要求,使得公司用錯了人材,這段用錯人材的時間也浪費了本來可以賺錢的時間,也算一種社會損失),另外沒工作者領國家錢的人因為沒事幹,但錢又不會領到完全花不完的金額,反而他們會利用閒時間喝咖啡(這在歐洲很常見,有人就拿著書,點些食物,在河畔邊的咖啡廣場坐一下午)可以促進社會各行各業的消費(ex他們就會想去玩,吃東西…等,買各種生活需求的用品[含必需非必需],而不會因為沒錢去偷去搶,造成社會問題),且又可以促進大量的生育率(我猜想國家的想法是--生越多的人,長大後想靠自己實力賺錢的人多少也會增加,總比生育率少的國家,沒小孩就沒消費來的好)
總之,不干心只領津貼的人(雖然對台灣人而已我們已覺的很多了),可以出來靠自己的實力賺更多的錢,繳稅來養這些人(這些領津貼者可以在基層消費,反而有助於社會上的金流!)雖然可能乍聽之下感覺不公平,但最終反而能達成公平的金錢分配(ex咖啡廳,商店就不會因為社會上基層的人沒錢消費而倒店,很有錢的人畢竟消費的大多不是自己國家的東西,所以把他們的一些所得間接利用繳稅來花在這些基層消費產品上,反而是有利於整個社會) 啊,其實我想講的更清楚,但真的一言難盡,手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