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sutl
希特勒納粹黨完全執政之後,政治惡鬥結束,全國生產效率提高。
否認一戰賠償金,所有稅收都可以拿來建設國家。
|
維基上這一段介紹希特勒如何搞好經濟的說明很有趣,現在有那一個國家的領導人有這種能力?
"希特勒他上台後迅速重建了德國的秩序,為重整國家經濟,希特勒認為,只要國際貨幣制度還是以黃金為本位的,則一個能夠壟斷黃金的國家就能使缺乏黃金的國家屈服,它所用的手段就是吸干其外匯來源,迫使它們必須靠借貸來維持生產。為此,希特勒針鋒相對的提出他的理論,「一個國家並不靠貨幣的表面價值來維持生活,而是要靠真正的生產,而生產才能使貨幣獲得價值。生產才是貨幣的真正準備,銀行保險箱中存滿了黃金並無意義。」所以他決定:
1. 拒絕接受國外借款,以生產為德國貨幣的基礎,而不以黃金為本位。
2. 用直接易貨的方式來進行進出口貿易。
3. 停止所謂「匯自由」,即准許在貨幣方面實行賭博並按照政治情況,把私有的財產由國移到彼國。
4. 當有了可以工作的人力和物資時,就製造貨幣,而不向外國借債。
由於當時(現在也是)國際金融主要獲利的方式就是向經濟困難的國家放債營利,希特勒的新經濟政策對之便如當心一劍。更嚴重的是,如果希特勒獲得了成功,所有缺乏黃金的國家便會紛紛效尤,實行以貨易貨的方 法,這樣,不僅無人借債,黃金也失去了效力,利用它控制世界金融貿易便化為泡影。德國實行新經濟政策以來,經濟轉而繁榮,國力大為增強,失業人口從1933年的 600萬人減少到1936年的100萬人。相對應的,1937年西方英美等國發生了新一輪經濟危機。尤其是美國,1937年10月19日,證券市場崩潰,到11月,全國失業人口已達1100萬人,另有部分失業人口550萬人。而同期德國的經濟卻欣欣向榮,科學技術蓬勃發展,噴氣飛機,火箭,巡弋飛彈,高速公路,這些改變了戰後人類社會的發明,都是出現在那個時期。此時的德國內部已經政局穩定,納粹黨人穩固了自己的政權後,開始將重心放到外交方面,並採取了多個冒險的行動。"
====================================
尤其是這一段 "一個國家並不靠貨幣的表面價值來維持生活,而是要靠真正的生產,而生產才能使貨幣獲得價值。生產才是貨幣的真正準備,銀行保險箱中存滿了黃金並無意義"
以這種眼光來看,還是超越了現在的當代各國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