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拈花微笑
joe.oo的文章,我能理解。
你的文章,我很難理解。
「人文」一詞的廣義當指人類文化,科學無疑是人類文化中的重要分支。
再從精神層面看,則研究科學(sciences)的精神與研究人文學的精神並無二致,都是務實、明理、善用,都是「真求美善,易簡又新」。並不能說研究科學有一種精神,研究人文學又有另一種精神。
總而言之,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從來不是對立的觀念,也不該是對立的觀念;科學精神本是人文精神的重要成分。說到現代的人文精神,至少要包括五項成分:倫理精神、科學精神、民主精神、藝術精神與宗教精神。
上文引用
http://vschool.scu.edu.tw/Class02/C...p?Data_Code=147
|
這段文字基本上沒什麼太大意義
因為作者本身理科出身,只是將自己的想法說一說,說法本身缺乏學術脈絡上的意義
"務實、明理、善用"這是中國人的哲學觀
跟西方所謂科學精神基本上是無關的
科學是為了獲得真理,但研究真理的方式本身可能就有錯誤或侷限
科學就是確保研究方法本身並無會招致任何的謬誤,研究方法論就是如此
自然科學跟人文科學在今可是對立的很...
因為自然科學認為人文科學可是無法獲得精確的數據來證明論述
所以不認為人文科學可以稱得上是"科學"
但人文科學同樣也不以為自然科學在方法論上是他們所宣稱的那樣無誤
人文科學真正也不是如他所說得像小學教科書一樣,還可以列出綱要(只差沒畫重點說必考)
人文科學是研究關於"人"的學問
跟人有關的都是,所以人文科學不會去研究跟動物有關的、跟暖化有關的
自然科學是去研究跟人無關的
人的世界是遠比自然世界更加複雜的
而且我從來不是"反科學"
而是反對一般人半缸子醋的利用所謂"科學"來包裹自身的價值觀
例如閣下所舉的新聞
其中用到"可能"這個字眼,代表他們也不是可以百分百確定就是
但閣下引用來回應別人的問題,似乎就把他當成確定的事實
這就是我反的"科學"
科學家都還用"可能",我們如何可以當成證據去反駁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