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D1171025
但是很多人都誤會很深 以為打了幾場敗戰就覺得中國很落後 其實問題不是這麼簡單
這是一連串且一整套的問題
船堅炮利聽過吧?但為甚麼不是船堅槍利?
讀讀英國劍橋歷史系對中國的研究其實很清楚
中國在19世紀的落後其實只是代表"中國是一個傳統的守舊的帝國"並不是"中國是個野蠻沒有文明的國家"這就有點像歐洲一些有科學技術基礎但較慢工業化的國家一樣
如果我們用一個追根究柢的心態去思考中國簽有條件條約問題..其實就意味了中國並沒有被殖民,而還有力量去談條件,真正被殖民的如印度就是"無條件"投降
回歸問題
外行人以為中國因為科技落後所以打敗戰且以為輸得很慘是因為是看了簽了甚麼條約而沒有注意到戰爭的過程
其實中國滿清海戰的戰敗固然是因為船堅與砲利的問題,畢竟中國是一個大陸軍主義國家,但陸戰則完全不是科技的問題了
陸戰的戰敗主要是因為歐洲"...
|
海權啊...海權
為何要說明代,因為它是跟不上當時歐洲技術的開始,無論是火砲技術跟航海技術。
因為明代真正的問題是政治亂搞,情況嚴重到連維持生存的民生必需都做不到,更不要說其他的。
中間要提一個小插曲,明朝也是錯誤運用貨幣制把自己經濟搞垮的朝代,可以說明不是被清滅亡的,真正的原因是在於缺錢才完蛋。
重點還是在海權的認知跟掌握,歐洲各國當時可以有殖民地,靠的就是海盜手段跟手中數量不多卻像是怪物一般的船艦。
明代雖有不輸的當代歐洲的海軍,但是戰略上是被動的,戰術上則是以被打了再來反擊。
對西班牙、葡萄牙那種海盜式戰術來說,明朝海軍還不及對方的噸位,依靠的是數量跟戰術才獲勝。
贏了是很好,但是打勝仗之後,對方只是拍拍屁股逃到外海找下一個目標,如果不小心輸了的話...看看清朝的鴉片戰爭吧。
這種贏了就度小月,輸了就滿盤都完蛋的海軍戰略,就是明朝的海軍。
講的難聽一點,鄭和之後明代的海軍就收起來了。
清代的陸戰方式的確很糟糕,尤其是清軍的衝鋒戰術根本就是火槍的良好標靶。
但是以鴉片戰爭來說,英軍的船艦優勢不是假的,當時英軍的戰術很簡單,海軍陸戰隊打不贏,就後退給戰艦來個主砲齊射,當時清朝根本沒有可以有效對付這種海上怪物的火炮,就連口徑最大的海防砲都像對對方搔癢一樣。
如果對手龜縮在內陸,英軍艦隊就換地方打...
當時英軍一艘戰列艦的火炮就相當於歐洲陸軍同期的一個師,而一等艦更是遠超過一個師,,面對這樣的火力,當時的清軍是玩都不用玩,不過清軍的將領倒是很盡忠職守,跟無能的一品大官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