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如前面所述
經費申請未用完會被檢討..... 這制度真的需要調整
雖然我是可以想出為什麼有這機制,是為了怕執行率不高
但就是因為大家都怕執行率,所以就亂用、亂搞
另一方面提撥經費的單位也奇怪,什麼執行率低,隔年給的經費就會變少
這樣的惡性循環導致現在浪費的狀況
需求單位好好的報年度經費,實核實銷
經費提供單位仔細審核、多退少補,不要有什麼今年用不完,明年就會給少一點的這種爛想法
相信,其實這樣,台灣的各級大小單位可以省下來不少錢,
拿去用在更有意義的地方
當然,上面是理想化的狀況.........................
事實上,實際的世界,常常會有偶發事件,年度申請經費又不能抓的太準,不然真的臨時有其他用途使用,沒錢可以花,所以只好少報多,以避免沒錢可用的窘境。
編過年度經費的人就知道...

,都是前一年度的經費計畫拿來微調一點,金額還是大同小異
要是依實際狀況編好呈核,就會有上面描述的抓寬一點之類理由退回
只好抓寬點
等到年度經費下來,前面又不能花太兇,以防後面有突發狀況,結果就是到半年度的結算前,又要拼命想方式法的花光光....
執行率不是要8成以上,是要花的剛剛好......
挖哩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