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比馬龍
學校裡要買東西,是老師在買的嗎?? 
|
大專院校是這樣,以前唸研究所也是報過帳的經驗是這樣...
基本上每一個老師都會有預算,讓你買電腦器材等等,或者接國科會與民間機構等等的研究經費,也都會有相關的預算讓你買書買耗材等等
通常編了,一定要花完,不然會有執行率的問題,人家會問你為什麼沒用完?到時候你要有適當的理由,不然下次你能拿到的錢會減少
所以比較好一點的老師,他會拿這筆錢真的去買電腦或是其他設備,耗材也是真的會去買,也有收據,就算一時用不完,也是收好在辦公室,不會拿回家用自己家的東西
然後不管是耗材或是設備,都是真的是用在辦公室或是實驗室公用(甚至我看到有的老師會做設備清單,使用的學生要簽名,然後一再耳提面命公用的東西不能亂搞),要不然就是給研究生去使用,讓他們有電腦或者是設備去做研究
以上這是比較說得過去的,我也覺得一個正常的老師這樣做比較不浪費,也真的可以照顧到學生
比較過份一點,就會買好電腦自己用,甚至帶回家,更過分就像是之前成大那種
其實碳粉墨水夾會到一億我是覺得不奇怪啦,如果把一堆公司用的也算算看,我看也很多,所以這些印表機廠商,其實是靠耗材賺錢的說法我覺得不是沒道理
所以這麼多學校加起來到一億,我不覺得奇怪,但是應該是有節省的空間...
其實像這種單位,浪費是一定有的,但是我覺得最基本的公私分明能做到就好
比如說不要把這些耗材設備帶回家去用,用在公務、教學、或者是給學生用,都還說得過去
像以前唸書系上有一個家境比較不好的學生,哪能像我們這些普通人還可以有筆記型電腦可以炫燿?
他的指導教授就配電腦給他用,利用這些資源讓他去做實驗,讓他可以不用在寫論文所需要的資源煩惱(寫論文有的時候成本很高的),這樣我都覺得還說得過去
拿回家當自己家的財產,說真的很點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