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教育界一些光怪陸離的事件真要說的話沒有三天三夜是說不完的。
例如有些學校校長一到任就開始興建房舍、教學大樓,
有的校長調職後沒多久原來的總務主任也跟著調到相同的學校繼續當總務主任,
原因沒別的,因為總務主任是他的大帳房,當年一起同流合污如今調職不帶著他,
小心有天被最親信的人出賣,況且合作過後相處愉快,隨身帶著親信也比較放心。
而且很多官員本身就來自教育界,離開官場之後還會回到學校,
如果有一些政策影響到教育界的福利,官員也會處處掣肘,說不定還會向教育界屈服。
以前也見過教授用買耗材的名義購置研究室設備,反正耗材用完了就丟掉,事後有報銷的發票收據證明就好。
有的教授更夭壽,表面買耗材實際上買電腦,調職離開的時候隨手把當初的設備帶走,反正這些設備也沒列入財產清單。
有的人負責管理電腦教室,五年期限一到學校汰�**妎R新電腦,舊電腦還可以用一台300元的代價賣給估物商,而錢呢?當然歸管理人所有。
聽過某位老師也是用耗材名義購置電腦,可是事後被人密告,還好電腦還在保固期所以當時廠商出貨單還放在家裡,
學校告他侵佔,最後法院因為他雖然買的是電腦,但用於公務,電腦的出貨單金額與耗材報銷發票金額相同而判無罪,
反而學校被教育部糾正,同時也查出一堆其他老師用相同手法報銷預算的事實。
我無意敘述教育界弊病,但是這些東西往往浪費的公帑比一些公務人員效能問題還來得明顯而且具體化。
一般國中國小因為單位眾多,資源分散,個別浪費公帑的金額不算太恐怖。
高等學校、公私立大學問題很多,有的是預算過於集中幾所國立大學,
有的私校明明招不到學生,還拼命借錢蓋校舍購置教學設備,預算申請一千萬實際上有兩成進了私人口袋。
教育部認為某些私校招生困難要求整併給予退場機制,結果學校就找官員關說賴皮硬幹下去,
反正認為到時候教育部一定會受迫於壓力或者考量幾百位教職員工生計而給予救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