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LittleJohn
*停權中*
 
LittleJohn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1
文章: 284
日本開始大量引進歐洲工業革命成果的作法也是在19世紀中期,後續得利於戰爭發動國而大量研發國防科技。
目前世界幾大工業國都曾經在一戰或二戰參與甚至發動,為了戰爭投入的人力物力不是尋常時期可以想像的。

當然在當時還沒有明確的專利觀念,很多製造鋼鐵、光學的機械任何國家只要有錢有人材都可能引進。
幾十年前東芝公司還被控告私下販售精密車床給蘇聯來製造潛艇傳動系統,
可見很多工業大國是透過限制工具機、製造設備來控制第三世界國家的工業科技發展。

兩三百年來的情況可以比喻成歐美日在拼命向前進步,而亞洲尤其是中國卻不進反退,一來一往落差自然加大。
況且很多東西如果你只想在大陸販售,如仿製Nokia、iPhone的山寨機,要製造如同他們八九成的穩定度、耐用度目前不成問題,
但是核心研發的能力幾乎都落後人家兩三年,外觀上的工業設計也是如此,可是只要不出中國販售,外商仍然無可奈何。
如果要把這些東西拿到國外,那就準備被人家告到死,這麼多年來有太多工業產品亞洲國家(日本不算)都能製造,
但是製造的Know How、專利都從歐美日而來,東西做出來了可是卻不能賣,請問廠商會怎麼做?

基本上未來三十年我認為中國或台灣還是沒辦法趕上歐美日的科技水平,原因在於基礎科技與教育紮根做得不好。
過去台灣加工出口業、半導體業的成就幾乎奠基在於半成品加工,原料來源、加工技術和後端消費者仰賴歐美日等國。
當他們景氣變差、限制技術輸出,我們就開始跟著受影響。

大陸亦如此,這幾年來高度成長的背後仰賴多少歐美日的消費所得來,金融風暴之後才深刻思考不能一昧仿效台灣的加工政策,
趕緊回頭提高內需市場來支撐GDP,可是十多年來造成的貧富差異也難以在短時間裡用內需來取代失去的歐美市場。

不過大陸有一點很值得去研究,例如山寨產品、汽車工業等,他們很多東西都是仿造的,
用專利過時的引擎藍圖來造車,車體安定性、品質都比較差,可惜很多台灣人只會譏笑,
卻不知道台灣的汽車工業早人家那麼多,真正百分百國造的汽車都做不出來。

大陸對於外商汽車公司要進軍大陸都要求與國營、民營企業共同持股並且在大陸製造,
機台從國外進口然後不能離境拆解報廢,製造研發的人材也優先從大陸聘用,
不用二十年,起碼像樣的大陸品牌汽車很容易取代這些外商品牌的地位。

看待歷史、文明史不能只把這兩三百年的情形當作結論,套句現在流行的氣候變遷說,
也許五十年內歐陸、北美大半區域變成冰封之地,請問過去的工業強國又該走向哪裡?
舊 2010-03-24, 04:31 PM #12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ittleJohn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