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johnnyhu
….如果從醫療支出占GDP的比重來看,台灣確實還差美國一段距離,但是照現在這種趨勢發展下去,沒錢就漲,現在二代健保還要把費率改成浮動,每年調整,美其名不會讓健保有財務缺口,但是反過來說,就是以後每年,健保局可以「依法行政」,直接調整保費,不用在經過立法院或者行政院,那每年都調一點,不用十年,我們的保費就會增加的非常可觀了。更遑論三十年後...
|
美國醫療支出占GDP 13%,比歐日社福國家的8~9%要高,但美國國民平均壽命比這些國家低,嬰兒死亡率比這些國家高,接近開發中國家。所以用占GDP比率來看,反而得知美式純資本主義模式是很糟糕且無效率的,並不如你想像那樣。
引用:
|
作者johnnyhu
… 現在讓他凹到可以補兩年缺口的調漲方案。而二代健保他也只是想保費收更多而已。把其他一些資本利得都要納入保費計算,但是對醫療體系的控管,卻都沒有任何有效的改善方案,而且照健保局目前的體制,他沒有營利的壓力,更沒有倒閉的風險,對醫院的控管,只有在財務缺口擴大時才會動起來。
如果照他們的邏輯,二代健保的「稅基」更大,那醫界勢必更毫無顧忌的刺激醫療需求,等到健保又出現財務缺口了,到時又再來搞三代健保,如此反覆下去,等我們老的時候,還有健保可以用嗎?
如果沒有提出一套有效可行的抑制醫界任意擴張醫療需求,或者使民眾珍惜健保醫療資源的健保機制的話,就算到了九代健保,其改善方式仍舊只會漲漲漲!...
|
歐日也有醫療支出占GDP逐年升高的問題。所以真正問題根源,的確如你所說,不在醫療費夠不夠用,而在醫界會發明各種花樣,把醫療費吃光。
最近有本書「發明疾病的人」,提出高血壓、過動症、憂鬱症、更年期等,都是醫界新發明的疾病,把無病人變有病,以便要求人長期吃藥。藥長期吃下去,會改變人的生理迴饋,最後就變成真的依賴藥物了。
所以要根絕這問題,恐怕要改變病人對醫藥界的態度,認清楚他們有不少人是做生意的商人,而不是以保護健康為主。現在批判醫藥界的書是愈出版愈多了,我認為這其實也是個辦法。鼓勵大家了解真相,就不會隨便相信假權威,掉入長期服藥的陷阱,自然醫療支出就減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