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ster Member 
			
		
			
			
								
	 | 
	
	
		
		
		
									  
		
		 曾有歷史學家(當然是外國的)認為,中文字的結構影響,使得中國文化遲滯。對這個觀點我持存疑的態度,聽起來好像有點道理,又好像沒啥道理。 
 
其實追溯到先秦的文化,諸子百家爭鳴,九流十家無奇不有,有崇尚實用的墨家,有接觸到近代集合論與邏輯辯証的名家……其實在那時的中國文化,充滿了澎勃的朝氣與無限的可能性,我是這麼認為的。 
 
羅馬滅亡希臘,阿基米德死於羅馬士兵之手,是西方科學的大衰退時期。阿基米德號稱數學史上最偉大的三人之一,一般讀到數學史,總不免對羅馬帝國稍存怨懟,視之為破壞文化之蠻人。 
 
在文藝復興之前,西方的科學,可說是倒退的,或說陷於黑暗時期。 
 
而同時期的祖沖之,精算圓周率至355/113,號稱千位數分母內最逼近的數值。領先歐洲數百年(忘記是600還是800)。 
 
數學上最重要的0符號,由印度人發明,經由阿拉伯人輾轉傳入西方(故稱阿拉伯數字),可見東方人其實並不差。 
 
那為何我們的科學發展遲滯,甚至停頓不前那麼久呢? 
 
比對西方的科學發展,我個人認為,儒家可能要負上最大的責任。 
 
而且我個人曾這麼想,如果東方(包括印度)、如果中國先一步前行的話,或許數字、符號、邏輯,會是另一種跟今天大異其趣的面貌也說不定。 
 
不過這種設想死無對証,現在說來也沒啥用了。 
				
		
		
		
		
		
		
		
			
				__________________ 
				簽名檔真是礙眼…還是讓版面乾淨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