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Intel中階以上的新組合已經全面上市,其中P55是最早跟大家見面,它也是INTEL首度採用單晶片設計的成品。隨著近期U3S6話題炒熱,各家P55主機板都陸續改版推出支援兩項新規格,果然小弟等待是值得。回想當初,X58上市時,光是採購主機板、CPU以及DDR3記憶體,令我遲遲無法下手,這使得打造一部算蛋白質兼打遊戲夢幻平台始終沒有成真。
在等待的日子中,趁著NVIDIA 9800GX2大跳水,就先行購入微星 N9800GX2-M2D1G服役,雖然它已經問世很長時間,但在演算蛋白質與3D效能仍相當強悍。隨著Intel中階P55上市之際,本想終於可以更換平台,讓手上N9800GX2-M2D1G可以有更好的發揮空間,不然老是上在INTEL E6750加上P35的平台總讓它太委屈。上網做了功課,又傳出P55主機板不久之後會改版追加U3S6支援,雖然我手沒有U3或S6裝置,但是爽度作祟,這下子我又猶豫停止下手。
終於,多家P55主機板已經支援U3S6,下手的日子到了。衝到賣場後就帶回微星這張P55旗艦版-P55-GD85,會看上它在於低溫的DrMOS設計,以及SATA 6 Gb/s解決方案是加上PLX PEX8608晶片,至於其他功能性也延續上一款P55-GD80主機板。價錢部分,當然還讓個人能夠接受囉。買板子的同時,也狠下心把Intel Core i7 870帶回,這下子應該要節食一段時間。
接下來,我也來分享一篇開箱測試文。開箱前,先留下彩盒照。
採盒背後把這張板子重要特點一一列出。6個彩盒圖案明顯點出這張板子內建SATA 6Gb/s與SuperSpeed USB 3.0這兩項最新規格,同樣擁有微星Xtreme Speed P55系列主機板的OC Genie、SuperPipe與DrMOS三大設計。
多本使用說明書與驅動光碟。
產品配件相當多。Crossfire連接線、SLI連接線以及V_Check Cable一併附上。
P55-GD85登場。上頭採固態電容用料,相關電源供應設計,CPU為8相,VTT為8相,記憶體為1相,PCH為1相。
主機板的背板設置,有PS/2鍵盤、PS/2滑鼠、清除CMOS鈕 、同軸SPDIF輸出埠、光纖SPDIF輸出埠 、1組IEEE1394埠 、5組USB 2.0埠 、2組USB 3.0埠 (水藍色)、1組eSATA/USB Combo 埠 、2組RJ45 網路接頭、6合1音效輸出/輸入埠。那個清除CMOS鈕最早在MSI X38主機板就曾出現,eSATA/USB Combo 埠可以讓eSATA介面隨身跌使用時,不需要額外的透過USB埠來供應電源。
P55-GD85的DrMOS供電模組採8mm鍍鎳導熱管加強散熱。一旁有8-PIN的CPU專用電源插座。
把8mm鍍鎳導熱管移開,可看見具備低溫、省電的DrMOS零件,這張主機板是採用Fairchildsemi生產的FDMF6704V。
4條DDR3 DIMM,支援雙通道1066/1333/1600/1800/2000/2133記憶體,DDR3 2133是透過超頻方式達成。4組記憶體插槽全插滿可支援達16GB記憶體容量。因晶片配置的緣故,在每個 DIMM安裝4GB記憶體模組時,系統僅能偵測到15+ GB的容量。
在4條DDR3 DIMM 的右側有一排LED燈號,用來顯示APS主動式相位切換(Active Phase Switching)情形。APS依據系統的運算情況,自動調節處理器的供電狀態,不用灌軟體,只需到BIOS選擇就可以。
ATX 24-PIN接頭下方是V_Check Point,也就是CPU/ CPU_VTT/記憶體/ PCH電壓量測點,使用者可以插上產品附上的V_Check Cable,再透過萬用電表直接進行電壓測量。這部分是專為超頻玩家設計。
2組PCI Express2.0 x16 插槽、2組PCI Express x1 插槽、2組PCI插槽。PCI Express2.0 x16插槽支援 ATI Crossfire 與 NVIDIA SLI架構,執行時會以x8/ x8模式。
採用觸控式設計的電源開關鍵、REST鍵、Base Clock鍵,這樣的設計在其他家主機板上很少見。每按一次 Base Clock鍵就會增加或減少1 MHz的CPU base clock。OC Genie按鈕在電源開關鍵上面,按下後,馬上幫你自動超頻。
兩個白色SATA插座是Marvell SE9128提供的SATA 6 Gb/s埠,支援RAID 0/1,藍色SATA插座是JMicron363 晶片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