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ca125
如果是"最近"比較多
那就還好
事實上
是以後都會越來越頻繁
而且震度跟破壞力都大概在很快的期間內會被破表
溫室效應所導致的地震頻繁至少30年內都是這樣 
|
說溫室效應地震會變的嚴重跟頻繁...
讓人想起某個假東西...
以水體來說,凝固在南北級區域的極冰最不容易受到月球潮汐力的影響,而跟月繞地軌道成直線水平面的海水受到潮汐力則是最大。
南北極極冰融解的越多,地球的海水質量也就越大,而海水因為跟冰塊不同,海水是屬於非剛體狀態,很容易受到外力而改變形狀,海水越多,月球潮汐力能夠牽引的海水也就越多,而海水因為潮汐力產生的變動給予地殼壓力也就越大。
就像是用手掌去壓一顆籃球,月球週期性的潮汐力對於海水的影響就像是手掌週期性的對籃球表面施加壓力,海水變多,施加的壓力也就越大,地殼板塊因為海水質量的增加後,潮汐力週期性的施壓也增加,自然地殼不穩定的次數也就變多,地震也就趨於頻繁跟威力增強。
潮汐力強時,海平面升高,潮汐力弱時,海平面則降低,又因為液態水非剛體,不同極地冰層跟地殼一般,每次潮汐力作用完後,整個海水質量受到月球引力牽引的力量會直接作用在地殼上,所以才有上述假定。
嘛,假定而已,看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