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DeepVoice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5
您的住址: 台北市
文章: 166
引用:
作者foxtm
恩..潑個冷水..雖然說很早就想潑了 XD

先介紹一位學者..王小雲..
轉wiki的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zh-tw/%E7%8...%B0%8F%E9%9B%B2

那由2^80進步到2^63的複雜度到底進步的幅度有多大呢..
用時間來看會比較好理解..
假設本來一台計算機使用2^80演算法計算一年的量
使用2^63的演算法大概需要2887.2秒..約48分鐘左右就可以計算完成..
一年跟48分鐘的差異應該很好理解吧?
而且sha-1的碰撞函數複雜度也許還有進步的空間..

回到主題..
"我個人認為"目前這些分散計算恐怕都還是停在2^80的複雜度的請況..
一但演算法有長足的進步..也許五年後或十年後..
新的演算法加上半導體技術的進步及特製的專用晶片..
計算一小時的量搞不好可以幹掉目前台灣團隊算一週甚至一個月的量..
而且碳排放量還是零頭..過往這些算的要死的資料..
留下來影響最大的恐怕就是排放的碳造成的溫室效...


前面的內容我滿認同的
理論上來說 硬體執行效率 編譯器能力 軟體的演算法編寫
這些都應該都會隨著時間推進而越來越好
也或許未來的某天有人證明NP = P
也或許未來的某天發明了可實用的Non-deterministic Turing machine
或許某天有個兒童因為看密文可反推明文而讓我們知道了超速的大數質因數分解法
也或許明年AMD就大發神威 推土機算一年的量等於龍二算五年

確實同樣的計算量在越未來的時間所需消耗的能量理論上越少
但是這種東西的進步幅度如何卻是難以預料的
可能在我們聊天這一秒 王小雲又發論文說其實我2^20次方就能發現碰撞了
也有可能直至他[恩 該怎麼說呢 還是不大喜歡提起那個字]再也沒有任何進展
這些都是有可能發生的 畢竟這些東西都有個最佳化的極限存在
好比說若是用比較鍵值做排序的演算法 其worst case必然為omega(n log 2n)2請縮下去
除非有數學證明(好比上面的例子) 不然你很難說現在最佳化到了哪個程度
同樣的 編譯器的進步 以及半導體的進步也是相同的狀況
我們可能在進化的剛起頭 一切其實都很美好 一段時間就能有提升
但也可能其實數年後我們的軟體部分的進步就撞到牆了
由於我們都不是未來人(假如是的人別找我 找涼宮春日組SOS團去)
我們頭腦也沒跟阿克夏紀錄做連接(是的人請寄短信息到我信箱 給我樂透號碼)
對未來的事我們很難說的準 現在的預言搞不好都像當初的[未來電腦一噸重一樣可笑]

所以發呆在那邊等這些東西進步了再來做事 似乎有點本末倒置
而且滿多事情事在作中做改進的
好比說程式的執行效率也是靠一個版本一個版本對關鍵處做最佳化得到了提升
雖然 或許一個演算法的改變可能一瞬間數十倍 甚至數千倍的超越這種緩慢的改變
但是你 我 都不能確定這種東西什麼時候會出現 甚至是否會出現也無從得知

再者 不知張忠謀自傳算不算是大眾讀物
裡面有段他們(似乎是他在德儀時)幫IBM生產電晶體的故事讓人印象深刻
當時 他領導的部門負責的電晶體在IBM的示範生產線良率是個位數
在他們自己家的生產線裡良率是零(也就是全是廢料)
結果他們主管還不停的加派人手進來生產更多的廢料
雖然當時他覺得主管應該是有點腦殘
但後來發現零良率時配置的人手 在開始有良率時就已經是訓練有素的人員了
放到現在的分散式計算的軟體來看
或許現在來說程式未完善 算到有結果可能要個100年或數千年
但是他慢慢的累積了志願者 好比10年好了
(假如有分散式計算的計畫一開就無敵霹靂多人請告訴我)
結果有一天 他忽然在軟體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那新版程式可以輕易的推送給所有參加的人 每個人都抵以前的100人
結果更新程式後只要1年 這個計畫就搞定了
那我們可以說前面的10年累積人力都是bullshit嗎? 似乎也不對吧
假若沒有前面10年的聚集人氣 那就算軟體大進歩也不可能一年完成(效率很高 人口太少)
甚至是否可能花心思去最佳化程式以找出這個效能突破的關鍵也是未知之數

雖然屁話很多 不過我想說的是....
對未來有希望事件好事
但是假設是該做的事 何不現在就開始做呢?
錢鶴灘的明日歌就說的不錯
[明日復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萬事成蹉跎]
當然 該不該做也是各有各的看法就是了....
舊 2010-02-21, 05:18 PM #10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eepVoice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