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gular Member
|
這篇奇文錯誤實在不少,有誤人之嫌。
經過我查考所有關於崇禎年間的「瘟疫」史料,提出下列幾點反駁:
1.其說法幾乎無史料記載支撐,只憑「猜測」。
2.關於瘟疫的史料上有提到「老鼠」的只有一條,其中只說到老鼠往北逃難,逃到「無為」一地後沒多久全部死翹翹,且無明確證據說明此次瘟疫係由老鼠造成。
「明崇禎14年,大旱,草根、樹皮皆盡。大疫,復旱,蝗,群鼠街尾渡江而北,至無為數日斃。-嘉慶《無為州志》卷36」
3.「瘟疫」最集中發生的年代為崇禎13年至崇禎15年,反而最後的16、17年沒有很多關於瘟疫的記載。
4.崇禎13年至崇禎15年的瘟疫頻發期,其地區主要是集中在:安徽、浙江、江蘇等三省,為長江與淮河流域。政治重鎮的北方黃河流域並沒有大規模的疫情發生。
5.北京只有在崇禎15年崇禎與16年時各發生過一次的疫情,沒有史料證據說明華北曾發生大瘟疫橫行。
6.全文只憑著前面一句《明史》的記載「崇禎十六年,京師大疫」,就要證明明朝是滅亡於瘟疫流行,太牽強。
7.嘉靖與萬曆年間亦有不小的疫情爆發。崇禎年間的瘟疫不僅時間短(3年),地域又集中在中部三省分,規模實在不算很大。
以下是我查找的史料,可供大家參閱。
明 崇禎五年—————————————————————————————
江西
兩月不雨,疫癘大作。——同治《弋陽縣志》卷14
旱,五月至九月不雨,民大疫。——同治《新城縣志》卷12
明 崇禎八年—————————————————————————————
江西
旱連歲飢,多疫。——同治《崇仁縣志》卷11
明 崇禎九年—————————————————————————————
浙江
大旱,秋,瘟疫大作。——光緒《慈溪縣志》卷56
明 崇禎十年—————————————————————————————
浙江
雨雹大如升,擊死豆麥、鳥獸。秋,瘟疫大作,二禾減收。——同治《鄞縣志》卷75
江西
六月,飢,疫。——同治《新城縣志》卷11
明 崇禎十一年————————————————————————————
江蘇
大旱,飢,疫。——嘉慶《如皋縣志》卷24
明 崇禎十二年 ———————————————————————————
江蘇
大旱,蝗飛蔽天。民大飢,疫。——光緒《通州直隸州志》卷16
明崇禎十三年————————————————————————————
安徽
三吳皆飢,樹皮食盡至發瘞胔以食。年旱蝗,民多疫。延續第二年,仍春疫甚。——光緒《丹徒縣志》卷60
春,大飢。夏四月,疫,秋末方止,人死十之八九,有闔家盡斃,無人收斂者。——同治《霍邱縣志》卷16
大旱,蝗起,尋大疫。——光緒《宣城縣志》卷40
大旱,蝗盈尺……秋,田禾盡蝕,疫癘大作,行者在前,仆者在後。——光緒《霍山縣志》卷15
大飢,疫,人相食。該縣第二年仍大疫。——光緒《亳州志》卷20
大飢,草木根皮食盡。四月,大疫,百里無人蹤。——光緒《鳳陽縣志》卷16
荒,疫。——民國《定遠縣志》卷2
大荒,大疫,人相食。該縣第二年仍大荒,大疫,人相食。——道光《懷遠縣志》卷4
江蘇
是年旱,蝗,民多疫。該府第二年仍然春疫甚。——康熙《鎮江府志》卷55
六月,大旱,娄江江淤斷,飛蝗蔽天……是年大疫。──光緒《昆新兩縣續修合志》卷52
大旱,蝗蔽天,疫癘大行,民飢死無算。——光緒《鹽城縣志》卷17
蝗,旱,五穀不登,斗米千文,飢疫者相望於道——光緒《句容縣志》卷20
大旱,大飢,大疫,民相食。——嘉慶《如皋縣志》卷24
浙江
五月,旱,飢。秋,大旱,禾盡枯,民食榆屑,疫死無算。——乾隆《海寧縣志》卷12
孟夏,霪雨彌月,二麥無收。仲夏。大疫。——光緒《嚴週府志》卷38
明 崇禎十四年 ———————————————————————————
安徽
大旱,螽,疫,死者相籍——民國《潛山縣志》卷30
大旱,螽,疫,死者相籍——民國《懷寧縣志》卷34
蝗生,大飢,繼以疫,民死甚眾。——光緒《五河縣志》卷20
八月,飛蝗蔽天,民大飢,疫,斗米千錢,死者日以數百計,人相残食,日晡不敢獨行。——民國《太湖縣志》卷40
旱蝗尤甚,疾疫大作。——乾隆《銅陵縣志》卷14
春,大飢,市中無米可籴,死者數千人。夏,大疫,死者萬餘人。——道光《巢縣志》卷20
春,大飢,人相食。夏,大疫至秋末方止,肥河水溢,壞民盧舍。——道光《阜陽縣志》卷24
春,大飢,夏,大疫,人相食。——光緒《貴池縣志》卷44
春,大飢,病疫,死者相枕藉。——康熙《石壕縣志》卷8
春,大飢。四月,大疫,青蠅大如棗,飛蔽天,民闔戶死者無算。——同治《穎上縣志》卷12
春餓殍枕藉,民采草數為糧,以待麥秋,麥未發而疫作。——同治《六安縣志》卷60
春夏大飢......冬復大疫。——乾隆《碭山縣志》卷14
大旱,草根、樹皮皆盡。大疫,復旱,蝗,群鼠街尾渡江而北,至無為數日斃。——嘉慶《無為州志》卷36
旱,大飢,疫。——乾隆《當塗縣志》卷33
江蘇
大旱,飢,瘟疫大作。該縣去年大旱,飢,人多餓死。——道光《儀征縣志》卷50
夏,大旱,至和塘、吳淞江皆涸。天雨豆,色赤,而細味苦澀。民大疫,死者相枕藉。斗米銀三錢。秋,蝗。——光緒《昆新兩縣續修合志》卷52
大旱,大飢,疫。——嘉慶《如皋縣志》卷24
又大旱,蝗,人相食,道無行人。夏,大疫。——同治《徐州府志》卷25
大旱,蝗,父子、夫妻相食,大疫流行。——光緒《豐縣志》卷16
五、六、七月不雨,河竭,無禾,蝗,疫。該州去年四至七月不雨,河竭,無禾,人相食。——道光《泰州志》卷36
自春不雨至冬,溪河涸竭,蝗蝻復生,民大飢,疫。——光緒《泰興縣志》卷26
大旱,自春不雨至冬,,溪河涸竭,蝗蝻復生,民大飢,疫。——光緒《通州直隸縣志》卷16
春,疫甚,大旱。該縣去年旱蝗。——光緒《丹陽縣志》卷36
五月,大疫,死者數萬人。該地去年旱蝗,大飢。——道光《上元縣志》卷26
旱蝗,疫,雨豆。該縣去年夏旱,秋蝗,大飢。——光緒《武進陽湖縣志》卷30
大旱有蝗,四至十一月不雨,疫癘大作。——民國《高淳縣志》卷28
大旱,蝗蔽天,疫癘大作,民飢死無算——。光緒《鹽城縣志》卷17
夏六月,蝗飛蔽野,旱,飢,大疫。該縣去年夏五月旱蝗,大飢,斗米千錢,禾種皆絕。——光緒《涑水縣志》卷22
春三月,黃蝻生。夏四月,霜殺麥。五月,大疫。六月,河決,無禾。是年山東流民就食,道殣五千餘人。民國《安東縣志》卷8
大疫,蝗,冬大飢,該縣去年大蝗,民飢。——民國《沛縣民國修志》卷16
大疫,蝗,人相食,道無行,夏大疫。——同治《徐州府志》卷25
浙江
六月,大旱,飛蝗蔽天,草食根幾盡,人飢且疫。——光緒《杭州府志》卷178
六月,大旱,蝗,民飢,。疫——乾隆《海寧縣志》卷12
大旱,民飢,春夏大疫。——乾隆《桐盧縣志》卷16
夏,旱,疫。該縣第二年仍疫。——民國《昌化縣志》卷18
五月,大旱。夏,大疫。——民國《嵊縣志》卷32
江西
旱荒,民多疫。——同治《新建縣志》卷99
明 崇禎十五年————————————————————————————
安徽
大飢,疫。——乾隆《望江縣志》卷8
大飢,疫。——同治《桐城縣志》卷8
江蘇
正月朔,大雪,以客歲無年,民饑多疫死。——光緒《江陰縣志》卷30
大飢,人食樹皮、草根俱盡,復大疫,死者枕藉。——民國《崇明縣志》
春,大飢,疫,民多自投於河,哭聲震道。該縣去年大旱,飛蝗蔽天。米價四兩,劉丐滿道,多枕藉死。民間以糟糠、腐渣為珍味或屑榆皮食之。——乾隆《吳江縣志》卷58
河涸,大疫。三月水赤如血,六月稻生蜁。——光緒《武進陽湖縣志》卷30
浙江
大旱,飢。春夏之間疾疫大興,死者相枕。——同治《鄞縣志》卷75
歲飢,復大疫。——民國《天台縣志稿》卷40
春,米貴民飢。夏,大疫,人多暴死。——光緒《重修嘉善縣志》卷36
江西
四月,大飢,疫。——同治《新城縣志》
北京
夏,太城蝗如煙似霧,木葉草根一過如掃,疫染者即死。——光緒《順天府志•祥異》
明 崇禎十六年————————————————————————————
崇禎十六年京師大疫,自二月至九月止,明年春北畿山東疫。——《明史》,頁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