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iDemon
01
太倉庫在1592年時有700萬兩,每年流入是約當209萬2000兩,以軍費而言,一年支出平均是240萬兩左右,也就是援助朝鮮的支出造成了太倉庫的赤字,再考慮到萬曆三大征發生的年代幾乎都接近,這也就是為何在神宗過世後,根本上太倉庫是已經完全匱乏的原因,也造成財政的紊亂。
02.
明朝歲入最高約為400萬兩、考慮明朝的稅率約在5.5~12%以上下,估算每年國家整體GDP為3333萬兩到7272萬兩、取個比較合理的估計值約為4500萬兩上下。
也和「梁方仲估計,1390年至1486年,中國國內白銀總產量只有三千萬兩上下。明亡前,雖有大量白銀流入,但也只有四千五百萬兩。」數量相近。
03.
這一點我記憶錯誤,600萬兩是張居正時期太倉庫銀兩數。
04.
清朝史官有愛在歷史打明朝黑槍毛病(初估和薪水來源有關),一堆數據極其誇大
張獻忠最離奇的屠殺記錄,在毛奇齡《後鑑錄》中在四川屠殺人數高達數億、(明...
|
01
您的資料數據來源是「網路」?(這只是臆測還是有史料的根據)
02
您的資料還是從「網路」?(這只是臆測還是有史料的根據)
04
您說清朝史官愛打黑槍,毛奇齡確實是清朝史官,但《後鑑錄》並非清朝官方認可的史書,只是他個人的著作。而《明史》錯誤的引用了其著作
「又遣四將軍分屠各府縣,名草殺。偽官朝會拜伏,呼獒數十下殿,獒所嗅者,引出斬之,名天殺。又創生剝皮法,皮未去而先絕者,刑者抵死。將卒以殺人多少敘功次,共殺男女六萬萬有奇。」
《明史》卷三百九,頁40
確實有其荒謬之處,也不符當時的中國人口,但這一個錯誤並不能否定《明史》是部良史與其權威性的地位。而且這只是數據上的錯誤與誇大,《明史》那個地方說四川的人被殺光了?
計六奇本人並非清朝史官,其《明季北略》更非官方認可的史書,而其書中「銀三千七百萬錠,金一千萬錠」,「舊有鎮庫金積年不用者三千七百萬錠,錠皆五百(十?)兩,鐫有永樂字」,本來就是個「傳說」,連清朝官方也沒有承認這個數,他在他自己寫的書中否定一個傳說,這根崇禎有多少內帑或是否很窮或很富有似乎沒關係吧?
我明明就說:「八旗勁旅,可是來自於天氣更嚴寒,物資更缺乏的冰雪國度。」你卻說「好像後金日子過得很『滋潤』」這是怎麼一回事?沒人說過他們過得很「滋潤」阿,只有您自己在說。
還有我說「入關統治中國的八旗勁旅」,是「清」的八旗勁旅。根本就沒提到「後金」的八旗勁旅,您把努爾哈赤召喚出來做什麼?
您說「~不拚命沒天理呀~~」,所以更加證明了明朝的滅亡是「文恬武嘻」,加上貴族小氣。並非完全導因於劇烈的天氣變化。所以我不知道那些氣候毀滅論的論者在驚恐什麼??還是只是怕沒錢?
還有我到現在還是沒看到您所提出的「崇禎很窮」的證據。
您引用網路的文章實在是太多了,又沒註明出處。我還要幫您查找並確認資料的代表性與可用性,真的有累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