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csy6992
大旱是造成災民的先因,主因是政府無所作為,放任災情擴大,才有所謂的民變。您也說了「東南可是富到沒邊」,這代表政府對財政的管控失靈,導致資源嚴重不均,這就是所謂的人禍。
李自成攻佔北京後為何無法禁止下屬劫掠北京?歷史上的評價對他本來就不高。李自成本來就沒有禁止下屬劫掠北京的能力,不然就不會被隨之而來的清軍以寡擊眾打得落荒而逃,之前的軍令尚稱嚴明是因為局勢所逼,必須與腐敗衰敗政府軍區隔與作戰。但闖軍的本質依舊是「吃他娘、穿他娘」的「流寇主義」,所以一旦事成,就是分贓的開始。
「內帑」在萬曆三大征已經花得差不多了?...........您的論據在哪裡?
那個時代整個明朝流通的總白銀只有約4500萬兩.........您的論據在哪裡?
張居正這種政務天才、明朝國庫充盈的標準才也600萬兩.........您的論據在哪裡?
「內帑說」是李自成、清朝故意抹黑崇楨..........您的論...
|
01
太倉庫在1592年時有700萬兩,每年流入是約當209萬2000兩,以軍費而言,一年支出平均是240萬兩左右,也就是援助朝鮮的支出造成了太倉庫的赤字,再考慮到萬曆三大征發生的年代幾乎都接近,這也就是為何在神宗過世後,根本上太倉庫是已經完全匱乏的原因,也造成財政的紊亂。
02.
明朝歲入最高約為400萬兩、考慮明朝的稅率約在5.5~12%以上下,估算每年國家整體GDP為3333萬兩到7272萬兩、取個比較合理的估計值約為4500萬兩上下。
也和「梁方仲估計,1390年至1486年,中國國內白銀總產量只有三千萬兩上下。明亡前,雖有大量白銀流入,但也只有四千五百萬兩。」數量相近。
03.
這一點我記憶錯誤,600萬兩是張居正時期太倉庫銀兩數。
04.
清朝史官有愛在歷史打明朝黑槍毛病(初估和薪水來源有關),一堆數據極其誇大
張獻忠最離奇的屠殺記錄,在毛奇齡《後鑑錄》中在四川屠殺人數高達數億、(明史、張獻忠傳)抄著抄著也跟著抄進去∼∼
而自己清軍三入四川又有幹啥好事呀?
為何要汙蔑?不難理解、身為取代明朝的清朝,對於明朝的好話能不多說盡量不多說
能加料的肯定再多補幾刀∼身為皇帝更該以身做則
如:
據說李自成入北京後,從宮中搜出內帑「銀三千七百萬錠,金一千萬錠」,「舊有鎮庫金積年不用者三千七百萬錠,錠皆五百(十?)兩,鐫有永樂字」(《明季北略》卷二十)。
計六奇認為:「予謂果有如此多金,須騾馬一千八百五十萬方可載之,即迴圈交負,亦非計月可畢,則知斯言未可信。」
一堆矛盾數不勝數,連和坤抄家都可以抄出八億兩的記錄
問題答完
上篇你提的「別忘了,緊接著入關統治中國的八旗勁旅,可是來自於天氣更嚴寒,物資更缺乏的冰雪國度,但他們依舊人強馬壯,戰鬥力旺盛。」
好像後金日子過得很滋潤,完全是誤解,當時氣候逐漸乾寒化(小冰河開始)
明朝有陝西年復一年的大荒災,蒙古、朝鮮、女真哪能生旺到哪去
每個都是人黃馬瘦、只是女真和明朝關係很差,只能靠搶
後金除了出了個傑出將領奴爾哈赤
還有一條規矩、也是長年游牧民族戰鬥力總是遠勝漢族農業國家的原因
「搶到都是你的」~不拚命沒天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