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duck78803139
難道像是...
葡式蛋塔+許留山芒果冰+豬扒包等等...
一家引進~眾家如法泡製~等市場退燒~倒店的也是一次就全倒...
dram跟lcd不也一樣...
唉!!!該合作的企業不合作力抗外敵...
還對自己國內企業針鋒相對...
安內攘外這都不懂...
這也難怪三星跟LG會崛起...
|
嗯, 不是. 台灣地區面積很小, 縣市鄰近, 很多家小企業提供同類產品, 彼此認識.
所以以設備整合商的角度來看, 要調動備品很簡單, 打個電話跟"朋友"哈啦一下就有.
而且東西來的快慢純粹是跟你們之間的交情, 或公司的強勢與否有關.
問題在哪? 講最有名的TOYOTA零庫存供應策略會壓迫供應商正視生產規劃.
不只生產跟停車都能列出時間表, 甚至連車台的檢查跟維修都要能夠預期.
台灣的相關設備大廠商"沒有任何一家"有這個習慣!! 除非我夠有錢自己開一間 =.=
最終端的設備整合其實沒有很高的技術門檻, 你從日本買一台來拆開觀摩即可.
.. 當初台灣也是拷貝起頭的.
問題是初期資金, 我們都戲稱分開的設備是買車(幾百萬), 整合的設備是買房(千萬).
我本身就是學經濟, 企業結構組織(非管理)分析, industrial organization類.
其實什麼匯率跟政府扶植產業這都是輔助性質的東西, 不會過於影響結果.
經濟學像一個工具箱, 或遊戲中可解除負面狀態的藥水(不是大紅大籃).
企業組織才是最終影響發展的原因, 組成成分中的雇傭者/受雇者佔很大因素.
講多了.
回主題, 有人回說韓國的做法讓國內人民怎樣?
你要不看看現在台灣普遍級的生活有何不同?
韓國你要用匯率比, 隨你. 台灣我建議你用薪資購買力來比較兩者ra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