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Raziel
可能沒這麼容易, 先不說很多人仍希望能自有房屋的心理因素. 屋主可以容忍的租金也有空間
除了租金還可以依照地段/機能/等附加價值來一拼, 這頻譜太寬, 屋主應變性比政府靈活得多
政府建設也需要資源, 低價出租公屋若低到連無成本即有屋可出租的屋主都沒得賺, 代表這
件公共建設可能是負很大的投資.大家都改向政府租屋, 那沒幾十萬戶也不夠抗衡目前的房東群.
北部有, 中南東也會吵, 真要拼下去, 這條錢也是花很大,說到底也是人民的血汗錢, 適不適
合這樣花預算也會是很多人盯著看.
|
人心是會改變的,以前人認為要有地、地是要種田的,現在有人種田了嗎?
沒有好處的東西,人丟得比什麼還快
預算? 房地產市價課稅之後,以台灣的房地產總值不知道幾兆去了
課個1~2%,你說政府預算會暴衝幾倍? 還怕政府預算不夠嗎?
蓋低價出租公屋絕對夠,租金只要使用年限收回成本即可
再來公共建設以低價出租公屋為先,其他的地區蓋慢點或不蓋可以省下很多錢
地段/機能/附加價值?? 公共建設都停止更新了,其他地區的房子還比得上這些公屋嗎?
房東無成本即有屋可出租? 一年課稅1~2%,至少這就是持有房地產的成本了
再加上錢放銀行的機會成本,這成本一年可達4%!!
一開始當然無法抗衡原本的房東群,但漸漸的就會跟上了
而且這是要溫水煮青蛙,不要讓房地產一下子崩下來造成社會動盪
慢慢的把那些投資者趕出去,只剩下自用型為主
等到有某一區的房子開始大量跌價時,政府即可以高於市值一些的價位買進
然後進行整體的都市更新和公共建設規畫
解決現在都更根本無法動彈的問題
這樣才有辦法追上其他的國際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