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MD推出了平價的三核心CPU Athlon II X3 435,藉由高時脈與多核心的優勢不管是在壓縮轉檔或遊戲上都有不錯的表現,運氣好的話還可能變身四核心,讓CP值提升不少,本人就是看上這優點,最近換了CPU Athlon II X3 435,把曾經在電腦中一年的三核王者Phenom 8750可以退休了,但退休之前,還是好奇到底進步多少。
測試配備如下,
CPU: Athlon II X3 435 and Phenom 8750
RAM

DR2-800 1G X 4
MB:GA MA785GPM UD2H
VGA: ATI 5770 1G
POWER:Zippy G1 500W
由於Athlon II X3 435的測試圖片之前PO過了,所以這邊就不在PO出,數據請見最下方的表格,而Phenom 8750的測試結果如下
CPUmark 314分
Super PI 1M 32.058秒
Fritz Chess Benchmark 4259分
wPrime 32M 以及wPrime1024M 測試結果如下圖
Cinebench R10 64bit 單核心運算下為2473分
Cinebench R10 64bit 多核心運算下為6766分
WINRAR的速度,1378 KB/S
3DMARK,CPU分數為2759,值得一提的是同樣都搭配ATI的5770,Athlon II X3 435的總分有一萬三,Phenom 8750卻只有一萬一,可見新的製程與架構對3D運算幫助不小
待機溫度 45度
燒機溫度 64度
Athlon II X3 435、Phenom 8750效能比較如下
經過比較後發現Athlon X3 435輕易的戰勝上的世代的三核王者,由於預設時脈的提升,可以看出效能上明顯的進步,特別是在3D運算上,對於常玩遊戲的玩家來說非常有幫助。
隨著製程進步,即使核心時脈提升到2.9G,待機與燒機溫度也跟著降低,功耗更不用說,TDP直接降低了30W,這一切都是45nm製程的功勞!現在的AthlonII X3 435擁有更平易近人的價格,我總算沒有辜負辛苦賺來的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