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權中*
|
一般建商的玩法都那些
建商常說
台北市已經沒空間可以蓋了,所以說台北市的房屋長期看漲(重點在於台北市能塞多少人)
台北市已經沒空間可以蓋了,所以周圍衛星都市房屋長期看漲(重點在於衛星都市可以塞多少人)
假設未更新前,是20棟公寓一起更新,一棟約10戶,所以是200戶
可是建商蓋出來一定超過200戶這個數量,怎麼會有所謂的沒地可以蓋,所以必須要漲
如果每一個建案都可以擠出一倍的空間出來(一定超過一倍啦),那麼每個城市都要移入一倍的人口才有可能把那些房子消化掉
加上少子化的催化,那麼房市應該是要穩跌不漲才對
目前建商又用"捷運題材"當一個議題賣,然後又講說他們賣的是"未來"
買那個未來真的有好處嗎?很懷疑@@"
當處處都有捷運可以到,那他的獨特稀有性到底在哪邊?懷疑到極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