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黑色平台架被取出後的外框。
對了!不論黑色平台架是否有被完全移出,以便安裝各式硬體元件,只要是將平台架置回金屬銀外框架內,請先把位於金屬銀外框架背後的可拆式PCI托架卸下(把兩側的螺絲鬆開,接著稍微施力把PCI托架往上提取即可),待平台架與金屬銀外框架緊密結合之後,再將PCI托架裝回。
取下可拆式PCI托架的金屬銀外框架。
※組裝實戰篇
將個人硬體平台實際組裝上骷髏機殼囉。此次組裝過程,最初是把平台架拉出安裝INTEL E7500、ASUS P5Q-E主機板、2組海盜牌CM3X2G1600C9DHX 記憶體,隨後裝上外框後,繼續安裝其他組件與連接相關線材。
先來敘述硬碟安裝過程,把圓形黑頭螺絲(那包有FOR HDD字樣),分別裝上兩顆日立7K80的S-ATA II硬碟左側固定孔,接著推入骷髏機殼內部的3.5吋裝置空間內。若要移出硬碟的話,只須按壓一旁的黑色壓克力條,即可將硬碟拉出。(別忘了先行移開硬碟背後的S-ATA連接線以及電源接頭)
如果不是經常替換硬碟的話,也可以選擇將硬碟安裝至3.5吋裝置空間後,利用圓形黑頭螺絲直接鎖上固定。
當硬碟安裝好後,可以依照需求將支援快拆式設計的9公分風扇裝上3.5吋裝置空間前。
安裝的光碟機方式與硬碟相同,把銀色圓頭螺絲(那包有FOR Optical Drive字樣)鎖上5.25吋裝置右側,接著就可以推入5.25吋裝置處。欲取出光碟機時,也是先按壓一旁的黑色壓克力條,即可將光碟機拉出。
同樣地,如果不是經常替換光碟機的話,也可以選擇將圓形黑頭螺絲直接鎖上光碟機來固定在骷髏機殼。
骷髏機殼最大特點之一,就是能夠利用3.5”裝置底座,使得最多同時加掛4顆硬碟。至於,2.5吋硬碟或SSD想要裝上3.5”裝置底座的話,我是利用轉接架來完成。
我把日立7K80 S-ATA II硬碟以及Kingston出品的INTEL牌X25-M SSD分別安裝至3.5”裝置底座。
掛上骷髏機殼一側。注意!硬碟、SSD的尾部朝上,接著再把S-ATA連接線以及電源線連接。為了加強加掛的硬碟強穩定性及安全性,可以再利用螺絲固定在側板的內部。
我把上次入手的Antec TruePower New TP-750固定至骷髏機殼來使用。這顆模組化POWER的瓦數應該能夠應付搭載INTEL E7500、HD 4670顯示卡以及裝上6顆硬碟等硬體組件的「重裝」平台。對了!當電源供應器安裝上骷髏機殼時,確認一下POWER底部的散熱風扇是朝向機殼上方。
把TP-750安裝上骷髏機殼內部後,由於手上的平台上零組件不需使用到這顆POWER全部線材,因此模組化插座沒有插滿電力輸出線材。
骷髏機殼對於電力輸出線材的走線方式沒有限制,可以依照個人想要的理線方式。本人偷懶一下,沒有特別花功夫去整理電力輸出線材。
不論是先行在黑色平台上裝好相關零組件後,再推入機殼內部固定,或僅僅是安裝顯示卡、PCI介面卡,一律要先把機殼上的可拆式PCI托架取下。手上這張HD 4770鎖上可拆式PCI托架後,它不會再倒向一邊了。
相關I/O接頭線材分別裝至主機板上頭的I/O孔。
花了一點時間,終於把心愛的平台放入骷髏機殼,看著它就讓人超感動。整個組裝過程中,我發現外框高度會限制處理器使用的散熱器高度,以及部分顯示卡長度很長的卡王。(看來手上的HD 4870X2或曜越V1散熱器要使用的話,就只能單獨使用平台架)
由骷髏機殼背後來看心愛的平台。(不好意思,某條電源輸出線材沒有整理好)
骷髏機殼的黑色平台架可以被取出來單獨使用,這樣的方式適合經常更換整部硬體平台的測試玩家,而且選擇這項方案的話,那麼在處理器可以安裝塔型散熱器,不過就必須取捨包括25公分散熱風扇所提供的強大散熱氣流就、支援額外加掛4組3.5吋硬碟等特點。
我個人的話,冬天或要把玩NVIDIA、ATI卡王時,那麼把黑色平台架拉出來單獨使用。當夏天或要超頻時,就選擇使用整部骷髏機殼(外框與平台架合體)。
由黑色平台架背部檢視。
骷髏機殼擁有的多項特點,包括最多搭載6組3.5吋裝置、可調速的25公分風扇所提供大風量、25公分風扇支援9種LED燈顯示模式、安裝3.5吋與2.5吋免螺絲設計、完整的I/O裝置接頭、依照需求來選擇外框與平台架結合使用以及獨特造型的外框等,個人覺得它是超越一般裸測架所具備功能。
下次,再來試試骷髏機殼實際運作部分,同時測試開放式散熱設計加上25公分大風扇的主動式散熱機制,對於改善平台上相關零組件運作溫度,是否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