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whlee75
我想金融業和資訊業為什麼一個能託管一個不能
是因為金錢可以用阿拉伯數字量化計算
而資訊就不太可能
所以金融監管機構是理所當然下的產物
資訊我再怎麼看也不太可能像錢一樣簡單方便的自由交易
再說假如真的像李麥科大所說成立了監督機構管理google處理的這些資訊
那萬一有跨國糾紛是不是也有管轄權問題?是不是也像現在一樣要隔海打官司?
有哪間公司會想花這種力氣和金錢?
還有google以前曾發生誤刪用戶gmail情形
東西不見不是沒有可能
公司重要資料萬一在雲端結果不見了怎麼賠償?怎麼證明哪些不見?上傳的時候是不是要先開清單說上傳了什麼?
假如又回到說自己要留副本備份,不要上傳重要的東西到雲端上這種老觀念
那google的服務反而給人不太可靠的感覺
還不如放在自己的主機上省事也方便
|
這跟資訊能不能量化沒有關係
我是說,現代金融機構基本上不是管理可以看到的鈔票或是金融資產,而是管理資訊流
基本上現代金融機構管理金融財產(我不講錢是因為,金融機構不只可以管理金錢)
到最後,都只是資訊流而已,而不是你看到的鈔票、股票和房地產(我曾經聽過有先進跟我說過,講的比較極端點,基本上金融業根本就是等於資訊業)
所以我不覺得既然金融機構都有能力管好資訊流,沒道理我們就不能建立類似的資訊體系
當然你的疑慮都是好問題啊
所以我才說,更重要的是社會性的基礎建設
現在走的比較快的是IT技術,但是相對的社會性基礎建設,沒有解決你說的那些問題,我也不覺得雲端能解決問題,反而製造更多問題
我也不覺得有哪個人或是專家可以全部解答你提的疑問
畢竟這個概念太新了,我是認為還需要很多時間去讓整個社會去消化
所以我覺得你講的,基本上沒有答案
因此我也沒說我講的概念一定未來就是那樣子,我只是猜想而已
另外題外話,打官司那個,我覺得一定有公司會打這種官司,還會有公司藉此獲利
就像現在的各種專利訴訟
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每個公司都不願意去碰
但其實,專利訴訟也是企業策略的一種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