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地海巫師
其實光靠一位虛構的漫畫人物就要來決定國與國之間文化交流上的特性. 這樣的推導過程是否太過粗操呢?
漫畫充其量不過是反映出作者一人的喜惡罷了. 能夠代表日本大多數人的想法嗎?
島耕作系列受為人推崇的原因是主角在職場上奮鬥的歷程. 應該不是主角的政治立場吧?
有無想過當年的媒體為何沒注意到島耕作承認台灣是個國家. 換作是日本首相或是其他國家的領導人物承認台灣是個國家.你想媒體會不放過這新聞嗎? 知道為何會有這樣的差別嗎?
所以我才會說~[趕快收集承認台灣是個國家的漫畫. 這是台灣加入聯合國的重大突破!] 這樣就立刻突顯出直人思想上仍嫌不足的地方了.
|
這個我昨晚問了一下幾個記者,包括平面跟電子媒體記者,看法是這樣:
==============分隔線==============================
平面的綜合看法:
直人你對新聞真的蠻瞭解的,這個是個很好的新聞點或趣味點。
但是要加工,不然新聞強度不夠!
像是以前的小林善紀的台灣論,牽涉到慰安婦之類,把本來很硬的漫畫炒紅。
不然小林的漫畫,可能只有政治立場偏日本的人才會想看,時機很重要!
你看小林以前出的「中國論」啊,台灣誰看過呢?只有原文版,可是提到
「中國偽造南京大屠殺」的照片,這在台灣不會紅,可是換成在中國大陸
,就會吵翻天!
如果是我來做新聞操作,這本是新書的話,放在國慶日前夕出版,或是中國試射
飛彈前夕,我保證這個新聞會紅到二版。時機很重要!
電子的綜合看法:
這個很好做喔,因為「有畫面」喔。拍一下島耕作的畫面,在強調一下弘憲
本人的字句就好了,去堵幾個日本在台商社的社員好了啊。社員一定會說
:「台灣本來是東南亞國家啊」、「不覺得,我覺得台灣可能位置是東南亞
,但是國家水平真的很高!」
甚至我們以前就有把「男塾」交給李登輝,李登輝說一些話,就可以了啊。
誰會理男塾演什麼?不符合電視要的啊!
如果弘憲又有辦活動或新聞很淡的話,這個新聞可以佔上重要時段
新聞就是要找「切入點」啊。這則可大可小,但是我的話一定會做。
=================分隔線==================
地海,真的是個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