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n_akemi
之前聽一個前輩這樣解釋:
扭力是指原地打轉的力量,扭力愈大則能夠抵抗摩擦力的能力愈大。
換言之,可以有比較大的載重與比較好的動性。 (前輩用換車道舉例...)
但是...有優點就有缺點,扭力大則穩定性低。
至於車體要如何平衡扭力所帶來的不穩定是另外的問題。
如果排除旋轉的離心力,扭力愈大則馬力愈大,但是最大扭力不等於最大馬力。
所謂馬力,是指雙向以馬匹拉已抽真空的壓力球,需要幾匹馬共同拉扯...也就是直線力。
因此,為了高轉速時能有速度提升,通常不會提供太大的扭力...
除了會影響加速能力,為了保持穩定性連帶要花費的成本也比較大。
所以,高轉高扭的車,通常最大扭力與最大馬力都比較大,但加速性沒低轉的好... (最高速通常也較低...)
如果加速性也是水準以上,那保證價錢也是水準以上... 
|
其實從公制單位來看最簡單了, 馬力的單位除了常用的PS外, 還有一個通用單位kW(千瓦),
也就是最大馬力就是這部引擎所能輸出的最大功率(動能).
扭力從單位(kg-m)去看就是扭矩(作用力x力臂), 因此扭力愈大, 可以拉動的重量愈大,
若負重相同, 則力量愈大, 加速愈快....
T牌的車加速會比同級車"稍為輕快"是因為在低速檔位(1檔和2檔)的減速比(檔位齒比X終傳比)要比對手來得大些,
所以在相似的扭力輸出下, T牌車的經由變速箱箱傳輸出來的"力"比較大, 因此低速(低檔位)時, T牌車的加速會比較輕快!
當然, T牌車的引擎在低轉速域時扭力值稍比對手引擎要高一點也是原因之一.
但相對的T牌引擎的扭力在峰值過後衰退得也比較快, 因此馬力值就比對手低一些....
(T牌C車2.4車型的1檔及2檔減速比是12.40及6.91, 對手之一的H牌A車則是11.76及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