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背後的真相-只看GDP 窮得只剩下錢
天下雜誌第432期 2009-10-07 文/賀桂芬.陳一姍
九月二十五日,在法國總統薩科奇疾呼之下,二十國峰會領袖發表公報,宣示今後二十國將致力追求能永續、更均衡的發展。這份公報,顯示世界一味追求經濟成長,造成諸多失衡之後,全球掀起重新檢討經濟發展的思潮。
什麼是進步?哪些國家進步?哪些國家落後?回答以上問題,大家通常會先以三等分來區分這個世界:已開發國家、發展中國家及低度開發國家。分到同一等級的國家,再以經濟規模大小及經濟成長來分高下。
所謂的經濟規模,就是國內生產毛額(GDP),簡單的說,就是這個國家這一年裡生產的產品和服務值多少錢。GDP成長率,指的是這國家的產值今年比去年增加了多少。
國人對台灣、中國和美國的GDP變動朗朗上口,但是,你了解GDP嗎?這裡有幾個有趣的問題,每題二十分。得分超過六十分,表示您大致了解什麼是GDP,若您拿到一百分,那麼恭喜您,您完全掌握了GDP的精髓:
一、砍一片森林,GDP增加還是減少?
二、一個人出了車禍,被救護車緊急送醫,急救無效死亡,家屬傷心欲絕,GDP增加還是減少?
三、養豬戶在水源地養豬,對水源造成嚴重污染,GDP增加還是減少?
四、慈愛的母親專職當家庭主婦,讓家人有整潔舒適的家居生活,有美味營養的三餐,讓子女有母親陪伴。這位母親,對GDP有無貢獻?
五、您中秋節邀請親朋好友到家裡唱卡拉OK和烤肉,對GDP有無貢獻?
解答是,一至三:增加;四、 五:無直接貢獻。
八月二十日,行政院主計處公布今年GDP最新預估報告,報告首頁開宗明義闡明莫拉克颱風對經濟的影響:「房舍、財物、生產設施、道路橋樑等之毀損……,不直接從GDP中扣除。若影響生產活動及內、外需求,成為流量損失,將反映在GDP上。……隨重建加速展開,預期第四季實質GDP減幅可望縮小……。至於災民死傷及心靈層面的創傷則無法量化估計……。」
原文參考
GDP治國 台灣成窮忙族
「愛拚才會贏」的台灣人奮力工作,貢獻了GDP的成長,但為什麼生活卻未必過得更好?GDP說不出口的真相是什麼?
以GDP衡量社會福祉不是不好,而是不足。在台灣,GDP探照不到的角落,也有三大危機正隱隱成形。
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副教授劉孟奇發現,台北市創造的產值一直在增加,但居民卻用腳說出他們的處境──人口持續移出。台北市從民國八十年開始,人口就持續呈現淨遷出的趨勢。
危機一:首都工蜂,住不進台北
「到台北工作的人,每個人都像是首都工蜂。工蜂只負責替女王蜂工作,卻住不進巢穴的中央。」劉孟奇說。誰有資格當台北人?財政部最新綜合所得分類資料,勾勒出台北市家庭的不同圖像。台北市家庭的薪資收入並非全台最高,但明顯錢滾錢的收入如租金、權利金、股票股利收入都比別人高。
歌手林強的暢銷單曲裡,中南部年輕人到台北打拚,高唱「蝦米攏無驚」;但二十一世紀的台北市現實是,扛著房貸人人都「著驚」。根據經建會統計,台北市貸款負擔率,從二○○四年的二九%,去年底暴增到四三%。
台北市的房屋愈來愈成為錢滾錢的工具。房仲業者表示,今年一到八月高達四成五的看屋者都是投資客,遠比營建署統計的二○%更高。
危機二:全球排名第五長的工時
GDP另一個常被挑戰的面向,就是無法衡量「休閒」的價值。在台灣,長工時、無止無境的加班,也成為另一個危機。IMD洛桑管理學院的全球競爭力調查,台灣工時長度名列全球前五名,二○○七年全年工時達二二五六個小時,僅次於墨西哥、香港、南韓與印度。
工時長有何壞處?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指出,勞委會的工時計算內含加班時數長的外勞,可能會造成誤差。他認為,工時對勞工福祉的影響,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是否出於自願。不過,台灣工時長的確讓台灣勞工不願做在職訓練,因為沒時間。
危機三:低收入戶比例愈來愈高
除了看成長,還要看分配,窮人的比例已成為各國愈來愈重視的議題。政務委員、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指出,兩個指標──家戶所得差距倍數、低收入戶佔總戶數比例,皆是貧窮問題惡化的警訊。
二○○七年,台灣最有錢的五分之一家庭收入是最窮家庭的五.九八倍,但二○○八年就增加到六.○五倍。登記有案的低收入戶自二○○一年起增加了近三萬戶,佔總戶數比例也上升○.三個百分點。
但主計處也表示,用家戶所得差距倍數來衡量貧富差距不完全正確,因為調查僅記錄當年經常性收入,並非家庭總資產。第一分位組中有不少是沒有收入的退休人口,「他們不見得貧窮,」主計處官員指出。
GDP數字背後的社會,依舊潛藏許多問題。做為單一指標的GDP無法衡量社會全貌,本是先天限制,如何以多元指標取代單一指標的迷思,才是值得關注的重點。
原文參考
--------------------------------------------------------------------------
政府官員只知道要把數據用的很好看
實際上並沒有苦民所苦
而學者通常也只有點一下表面
要深入的話,可能會得罪"財主"
政府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GDP感覺就是跟爆肝指數是一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