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Lisa Hsu
悲情城市算馬屁片了,當時獨派當道,炒作種族傷痕與批蔣,正合上意.
這是之所以批蔣片我只提「異域」,那是在蔣氏政權時拍的.
|
請問妳看過「悲情城市」嗎? 若沒有,請勿妄自議論;若有,請勿用妳的有色眼光扭曲這部電影。
先說時代背景好了,「悲情城市」籌拍於1987年(蔣經國還在位的時候),發行於1989年(距離蔣經國過世僅一年),李登輝當時以「蔣經國學校」學生自許,強調繼承與推動蔣經國路線。所以說,那個時代背景是「獨派當道,炒作種族傷痕與批蔣」?? 拍這種電影是「馬屁片」、「合上意」?? 我很懷疑。
1989年縣市長選舉,23席中民進黨獲得6席,立法委員選舉,101席中民進黨及其盟友獲得23席,論得票率也尚未突破40%。李登輝當時領導國民黨譴責民進黨,呼籲大家對二二八的態度是「歷史要向前看」。有誰會認為那個時代背景是「獨派當道,炒作種族傷痕與批蔣」?? 拍這種電影是「馬屁片」、「合上意」??
再看拍攝這部電影的以下主要工作人員:
侯孝賢(導演)
朱天文(編劇)
邱復生(製片商、出資者)
陳松勇(男主角)
梁朝偉(男主角)
詹宏志、張大春、謝材俊(友情客串演出、本片幕後的文化界推手)
不要說他們會向獨派拍馬屁,基本上他們都是不贊成台灣獨立(但不一定有強烈政治立場),這應該是大家都認知的事實。妳說他們「炒作種族傷痕與批蔣」、「馬屁片」、「合上意」,我想他們會跟妳翻臉。
至於影片內容,主要是以1945年到1950年的台灣為背景,包括日本投降、國府及大陸人士來台、二二八事件、反共清鄉(白色恐怖)等,主旋律是以林氏家族的遭遇來描寫台灣人民被不同政治力量所拉扯的悲劇(被日本徵兵、與大陸黑道的衝突、差點被台灣同胞所攻擊、加入左派團體),但也旁及部份大陸來台人士的遭遇做為插曲。整部影片所要傳達的是歷史、人性、社會的議題,以及渺小的平民在巨大的政治與社會洪流下的悲情與淒美的情感。如果這種影片會被認為是「炒作種族傷痕與批蔣」、「馬屁片」、「合上意」,真的是侮辱了所有看過這部影片觀眾的智商。
我尊重每個人的政治立場,但請不要拿自己的政治立場來扭曲所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