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Eater
我有看見
我的意思是說
既然它是VA的一種
那麼要怎樣勝過VA自己?
這個邏輯是不成立的
|
參考一下nikkeibp
http://techon.nikkeibp.co.jp/articl...0090916/175400/
http://big5.nikkeibp.com.cn/news/fl...5-20090917.html
夏普宣佈,能夠精密控制液晶面板液晶分子方向的光配向技術已達到量產水準。將在定於2009年10月啟動的堺聯合工廠採用該技術,同時將於2009年下半年在龜山第二工廠的生產線導入該技術。
導入該技術後,可以省去目前在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配向)模式液晶面板中用於控制液晶分子配向的狹縫和突起,因此開口率、對比度和反應速度都能得到提高。另外,還能夠大幅削減生產程序。“這是取代ASV技術的新一代技術”(該公司代表董事副社長井淵良明),夏普將全面替換其液晶生產線。
這種名為“UV2A技術”的光配向技術,其關鍵是開發作為配向膜自主開發的高分子材料。配向膜表面的高分子主鏈向紫外線(UV=ultra violet)照射方向傾斜,液晶分子就會沿著這條主鏈方向傾斜。關鍵是能夠按照設計角度控制配向。液晶分子的配向精度是相對於液晶分子長度(約2nm)成±20pm的角度。
過去控制配向方向的實用方法只有在高分子膜上摩擦布進行配向的摩擦法(Rubbing)。不過,摩擦法用於面時只能在水平方向上配向,已被TN液晶面板廣泛採用,但電視液晶面板的VA模式要擴大視角,需要部分改變配向方向,分割成多個區域,因此不能採用摩擦法。
VA模式在不載入電場的狀態下使液晶分子基本垂直于面板面進行配向。載入電場時,液晶分子傾倒,狀態發生變化。為控制載入電場時液晶分子的傾倒方向,目前的液晶面板設計突起和狹縫,通過改變它們的形狀來實現液晶分子稍微傾斜的狀態和穩定的狀態。載入電場時,突起和狹縫附近的液晶分子首先開始傾倒,然後按照多米諾骨牌效應,隨著推倒其他液晶分子,所有液晶分子都向一個方向傾倒。
UV2A技術能夠通過配向膜實現所有液晶分子向設計方向傾斜的狀態,所以載入電場時,液晶分子同時向同一方向傾倒。因此,反應速度增至原來的2倍,達到4ms以下。
由於不使用突起和狹縫也能分割成多個區域,因此開口率比原來利用突起分割成多個區域的面板提高20%以上。背照燈亮度很小即可獲得與原來同等的亮度,降低耗電量和削減背照燈光源數量有利於節能和節省成本。高精細化和3D顯示器等也易於實現。
另外,過去背照燈的光在突起和狹縫部分散射,在前面漏光,因此泛黑。而UV2A技術在突起和狹縫部分不會漏光,因此靜態對比度達到5000:1,是原來的1.6倍。還可以省去設計突起和狹縫的工藝,提高生產能力。
在此次的技術開發中,“關鍵是開發配向穩定性高且靈敏度高的高分子材料”(該公司常務執行董事水嶋繁光)。另外,還同時開發出了穩定塗佈配向膜的技術和在任意位置都能準確指向設定方向的照射裝置等。“該技術並非一看就懂,無法模倣”(水嶋)。
水嶋指出:“該技術約從10年前開始開發。是從製造液晶面板的經驗累積中產生的。幸好趕上了堺聯合工廠投產,並不是很容易實現的技術”。“這是與過去截然不同的新技術。採用這項基本技術,液晶面板會越來越進步”(水嶋)。(記者:大西 順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