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nomad
這個有點疑問
世界各國對於進軍中國的公司有沒有類似你說的這種做法呢?
|
股權分配和很多限制,大都跟中國無關。現在大多數有這樣限制的公司,僅以跟軍事武器和機密高科技的產業有關。舉例,如果漢翔要去某親台國家設立公司,用取當地便宜人力資源,政府應該就要限制漢翔在外的分公司股權分配。
但是,這類型公司,本身要去中國很難。波音也很想去中國... 所以是有,但是頂多是親近國家。不過台灣政府如果打算把所有東西都開放出去,那應該是視中國為親近的國家,這類東西應該就可開始限制。
對外國投資多少,對本國投資多少的限制,現在只僅建立在道德上。但是我看不出來為何不該被做到。世界各國很多政治人物選舉時喊了喊,上去就不吭聲了。在這我歸罪於官商勾結,並不是構思不好。當然,要是這個構思真的有問題,也歡迎任何網友來挑戰。我不一定是對的,只是交流而已。
在外營收抽稅,很多國家都有,只是台灣可能抽不到,因為台灣稅本身就太少了。
但是如果你要從美、日、加這邊來看這種例子,是真的不多。很多都只是想法,或被用在極端例子(如軍事),並未普遍實現。最主要是因為美、加幾乎已經一體,而美加、日的國內市場本身就夠大,會逼的企業留住一定的人在自己國家內,並不會放棄自己國家的市場。所以即使這些國家有非常多跑到中國設立甚至研發中心,他們都還是會在國內留置一定人數的行銷、創意和技術人員。
可是台灣就不同了。
重點是,中國打壓下,台灣不可能跟其他國家簽訂 FTA。台灣簽了 ECFA 後,中國也還是不可能讓台灣跟其他國家簽 FTA,除非政府有辦法做到讓中國停止打壓,可是這是中國手上的一張可以不用武力戰勝的王牌,不可能會答應的。所以因為 ECFA 跑走的,絕對是需要出口到其他國家的公司以及需要進口原料到台灣的公司。到中國生產外銷,可以用中國廣大的 FTA 進行免關稅。接著會跑走的,是被上面公司回銷台灣影響的公司。
行銷、創意和技術人員是否會滯留台灣?幹嘛滯留台灣?中國跟美、日、加的文化差距甚大,光是語言就不通。而台灣又沒這點隔閡。
請問這樣大家都跑走後... ... 台灣還剩什麼?

觀光?喔∼博奕又被取消...
真的要堅持 ECFA 要簽,除非中國准許開放所有國家跟台灣簽訂 FTA,我才會改為贊同。有了 FTA 加上臺灣政府的補助,肯定會吸引不少公司留在臺灣,又不會被邊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