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Lisa Hsu
其實拈網友所提的是個有趣的指標。
這類片子可粗分為兩類,一是反當時政權,二是反當時大財團。因為政府與財團往來密切,反大財團導演也要有膽識。
美國算是最齊全的,兩種都有。雖然得不到大量資金,上不了主流戲院,嚴重的連網路都沒得賣,但總是有。而且就算在美國主流好萊塢電影,軍火商也當不了好人。
大陸反政治的就別想了,但反財團的有「生存之民工」,把奸商惡質對待勞工的手法一一挖出,其實也算是側面扁了政府一下,該重視這些問題。
台灣大概因為都是拿輔導金拍片,不聽話沒得拍,反政府反財團都找不到例子。唯一一部朱延平的「異域」,是因他本來就是成功商業片導演,籌得到資金,加上他有膽才得以促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