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權中*
|
引用:
|
作者kiten
對某一單一大尾國家沒有正常經貿往來,將來就會變成國際化的鎖國
(此時不是台灣不想和其他國家積極交流,是外商懶得和台灣慢慢耗了)
我節錄一些文章:
....
劉金標轉身回到研討會場的身影,令人深思:如果外商繼續出走,台灣成為國際化的鎖國;如果台灣菁英依然自滿於過去的成就。十年後,如果有一位黑頭髮、黃皮膚的菁英站在世界舞台的頂峰上,你會先猜測他是大陸人,還是台灣人?
....
《商業周刊》重新整理歷年來一千大問卷發現,二○○○年以來,上榜商周一千大的外商公司規模有縮小的趨勢,這一點可以從外商的人員雇用數連續三年都呈現負成長看出。台灣保護主義的高牆依然高聳,中國卻挾著全世界最大工廠與消費市場的優勢快速成長。跨國大企業在亞洲的布局這幾年重新調整,台灣就在這場資源重分配中被邊緣化。
|
77樓說的正確
只限制了敏感性的工業與投資上限被叫做鎖國
難道要把台灣最有競爭力的產業全部外移才叫不鎖國?
台灣產業外移是失業率逐年升高的主因
政府不改善國內投資環境, 不鼓勵產業在地生根, 只會一昧欺騙造假, 以國際化為幌子鼓勵企業外移. 別以為今天你有工作明天就不會失業, 台灣再繼續失血下去終究有一天會垮, 菲律賓化也是指日可待了.
還想領22K? 去競爭18K吧! 
|